新華社杭州電(記者裘立華)“感動中國”候選人何小川;多年如一日的基層殘疾人放映員陳云林;勇救17人的“植物人英雄”陳立興……浙江三門縣從2008年設立“道德紅榜”以來,涌現了7名中央表彰典型、30余名省級表彰道德模范。一個小縣城,草根道德典范何以層出不窮? 建立“道德紅榜”,讓身邊的感動感動身邊的人 據統計,三門縣從2008年以來,已有200多位“三門好人”受到縣級以上表彰獎勵。其中,中央級表彰獎勵有7人,省級表彰獎勵30余人。 為何涌現如此多的好人?三門縣委書記董服標說,從2008年開始,三門縣推出“紅榜頌道德”活動,培育和挖掘群眾身邊的“三門好人”,弘揚“凡人善舉”。5年下來,已評出5000余名村級紅榜人物、1300余名鎮級紅榜人物和200多位縣級紅榜人物,激發全社會的向善崇美之心,促進社會正能量集體輸出。 在3月底舉行的第三屆“德耀三門”道德模范頒獎晚會上,10名普通群眾被評為道德模范上臺領獎。 80多歲的李小女因為36年免費給路人燒水而榮獲助人為樂獎。李奶奶在臺上說,感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沒想到得到大家這么重的獎勵。臺下頓時一片雷鳴般的掌聲。 “評選道德模范,不僅僅在于發現和樹立幾個道德標桿,而是把評選過程變為一個動員全社會參與道德建設的過程。”三門縣文明辦主任秦象選介紹,“紅榜人物”讓群眾評、評群眾,確保評出來的各級“紅榜人物”公開、公平、公正。 除三級聯動評選“紅榜人物”,該縣還增設城鄉“動態紅榜”,對在突發性事件中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第一時間上門送“紅榜喜報”,并將其張貼于村、鎮醒目位置,及時培育各條戰線、各個領域涌現出來的道德典型。 只評不學,“好人效應”就會大打折扣。除利用報紙、網絡、演出等傳統平臺進行宣傳外,三門縣在縣城設立“好人墻”,將其照片、事跡及個人感言印制于各個建筑工地的圍墻上,既美化了城市,又使好人事跡廣為知曉。 “讓道德模范站在流光溢彩的舞臺上,在媒體的聚光燈下接受鮮花、掌聲和贊美。這樣的榮耀,他們自然當之無愧。事實上,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全社會的人心感受到來自道德‘民星’的光和熱。”三門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善靈說。 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讓“德者”無限光榮 為了救因一氧化碳中毒的工友,健跳鎮農民陳立興自己也中毒后成了植物人。他的先進事跡傳開后,三門縣立即發出“一個人感動一座城,一座城共助一個人”的號召,動員各級各部門及社會各界伸出援手。短短1個月時間就募集到善款25萬余元。讓人驚奇的是,“沉睡”1年之久的陳立興最后奇跡般地蘇醒。 發生在陳立興身上的故事,在三門縣并不是個例。三門縣建立了道德模范回訪慰問制度和困難道德模范幫扶辦法,“幫好人、敬好人”已在當地形成機制化與常態化。 “一人有難好人幫,好人有難大家幫”。今年以來,對身患癌癥的公婆悉心照顧,對患精神病的丈夫不離不棄的云南籍好媳婦李貴美的事跡被發現后,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幫助李貴美解決了6萬多元的債務。 除提供物質幫扶,三門縣還最大程度給予各級道德模范精神關愛:每年春節,縣領導走訪慰問道德模范,召開道德模范迎春茶話會,安排道德典型出席全縣性重大慶典或文藝演出等活動。 把激情式感動轉化為長期的感化 為了更好地發揮模范人物“正能量”的示范作用,三門縣結合實際,并根據道德模范的自身特長與愛好,由縣文明辦牽頭相關部門,成立以其姓氏命名的個性工作室,以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目的。 沿赤鄉的“老蔡調解室”,便是這樣的一個工作室。其主人蔡福宇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但他常年熱心于調解糾紛,深受村民好評。在他獲評縣級道德模范后,縣文明辦根據其特長,聯合沿赤鄉政府在鄉里設立“老蔡調解室”。2008年以來,蔡福宇已調處矛盾糾紛450余起,化解群體性沖突20多起。 董服標認為,“道德紅榜”是構建良好家風、民風、社會風氣的有效抓手,下一步三門縣將繼續深化“道德紅榜”,為“最美現象”添磚加瓦。 |
- 上一篇:
-
王家砭人的崇德向善之路:精神引領與制度規范
已是第一篇
-
王家砭人的崇德向善之路:精神引領與制度規范
- 下一篇:
-
鹽城踐行核心價值觀現象透視">崇德向善 好人輩出:鹽城踐行核心價值觀現象透視
已是最后一篇
-
鹽城踐行核心價值觀現象透視">崇德向善 好人輩出:鹽城踐行核心價值觀現象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