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街頭隨處可見的公益廣告 采訪嘉賓 “最美萍鄉人”頒獎活動 志愿者服務小屋 嘉 賓 吳運波 萍鄉市副市長 陳光軍 萍鄉市文明辦主任 吳麗華 蓮花縣琴亭鎮社區主任 張 鵬 蘆溪縣南坑鎮窯下村村干部 毛 婷 萍鄉市星河投資有限公司 主持人:記者 張 雪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老人時,親切地稱她為老阿姨。在萍鄉市,我們不僅有一位全國人民都尊敬的老阿姨,還有許許多多像龔全珍老人一樣的好人。近年來,萍鄉市共有1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稱號,3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8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人當選“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1人當選“溫暖中國十大年度人物”……先進典型層出不窮,形成了萍鄉特有的典型群體現象。 “好人現象”引發“好人效應”。從一個“好人”的凡人善舉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從一座城市的“好人”頻出到整個社會的崇德尚善,萍鄉正把“好人”道德建設作為立市之本。見賢思齊、崇德向善,不再只是個人的追求,更成為城市的品格與前行的力量。 好人現象 一個城市的內在文化 畫面一:5月21日,在萍鄉市蓮花縣琴亭鎮“龔全珍工作室”,80后村干部劉君娟談起龔全珍老人,激動地說:“她是我的偶像!”她說,龔老雖然已90多歲,但只要有空,就會到工作室跟鄉親們聊家長里短,和社區干部聊工作,龔老總是一臉微笑,和藹可親,但做起事來十分認真。“在龔老的幫助和指導下,我也慢慢上手,為群眾處理一些事務,希望能幫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吳麗華:蓮花縣已建立27個“龔全珍工作室”,遍布全縣每個鄉鎮和縣城,成為群眾的避風港。現在萍鄉市也在推廣“龔全珍工作室”的做法,全市在各個行業部門共設立300多個龔全珍工作室。這些工作室學習龔老的精神,為群眾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 畫面二:5月22日,殘疾人胡啟初像往常一樣獨自駕駛輪椅,在鄉間小道上走了3公里來到蘆溪縣南坑鎮希望小學的“杜鵑花小屋”,和他相約至此的還有十多位熱心志愿者,他們和孩子們一起看書、唱歌、跳舞、做游戲,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 張鵬:胡啟初自幼殘疾,但身殘志堅,以頑強的毅力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2012年,他還為留守兒童建立了“杜鵑花小屋”,幫助孩子們疏導情緒,輔導孩子學習,幫他們和父母建立更多聯系。他的義舉感動了很多人,我們成立了啟初關愛志愿者協會,有300多名志愿者加入了胡啟初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行列。 陳光軍:萍鄉涌現了一大批可圈可點的好人,如全國道德模范,扶貧助困60多年的龔全珍老人,參與了國際志愿服務的全國優秀志愿者葉瓊穗,江西省道德模范、愛心企業家賴開洪,“一家三代世襲志愿者”的段華勝,關愛留守兒童的“杜鵑花小屋”創始人、“萍鄉保爾”胡啟初,幫教刑滿釋放人員的“愛心媽媽幫教團”領頭人陳淑蘭等。 同時,這些好人也發揮了帶動和集聚效應。胡啟初帶動300多名志愿者加入他的行列。年過花甲的流動電影放映員彭海明,為山里鄉親放了30年電影,如今他的兒子兒媳接過他的放映機,要把他的事業延續下去。蘆溪縣共建立了160個“楊斌圣工作室”,并在此基礎上搭建了“民心民生互動平臺”,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全市已有“社區志愿服務站”、“志愿服務V屋”、“愛心小屋”、“愛心驛站”、“守望之家”等160多個。 在萍鄉,你可以感受到,好人現象已成為城市的內在文化,一種滲透到各行各業的勤于本職、樂于助人的社會精神。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福建壽寧:一個山區小縣為何涌現一批道德模范群體
已是最后一篇
-
福建壽寧:一個山區小縣為何涌現一批道德模范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