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是河北省第五例“二次捐獻者”,但被稱為 “道德90后”的河北女孩張珊珊,繼去年捐獻造血干細胞之后,今年6月18日再捐淋巴細胞的義舉還是受到了媒體空前的關注。網絡媒體甚至對3個小時的捐獻過程進行了微博全程直播。網絡媒體編輯解釋說:張珊珊是河北第一例90后二次捐獻志愿者。 2012年5月29日,作為河北政法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三畢業生,張珊珊在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河北省第115位捐髓志愿者。 一貫“打針怕疼”的張珊珊,關鍵時刻放棄求職黃金期,瞞著父母捐髓救人。經當地媒體報道后,人們在被她感動的同時,也開始關注并熱議以她為代表的不斷涌現的“道德90后”現象。 2012年6月,張珊珊被中央文明辦、中國文明網評選為“中國好人”;2012年年底,張珊珊和“道德90后”們更被評為了“河北省2012年度十大新聞人物”。 而2013年5月28日,捐髓一年之后,張珊珊又接到石家莊紅十字會的電話:上次捐髓救助的小女孩病情出現反復,急需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力。 “???竟然沒好?”張珊珊在短暫沉默后就爽快地說,“那就盡快安排吧?!?/p> 從接到工作人員電話到進行捐獻的20天里,雖然身邊好友不斷表達“反對”意見,但6月17日,張珊珊還是在23歲生日的當天,在捐獻同意書上鄭重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一次捐獻時,她曾對記者表示接到紅十字會電話時感覺“興奮,像中了頭獎”。而一年后的6月18日,在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住院部二樓采集室,言及正在進行的二次捐獻,她的回答依然俏皮:“這次是獎品沒發完,又補發一次!” 對于第一次捐獻,張珊珊說自己充分感受到了“一種被需要的感覺”。不知不覺中這種感覺讓她上了癮。一年時間,她由之前的滿足于“不踩草坪”“不亂丟垃圾”開始主動到福利院、盲人學校做公益。而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名“道德90后”也體會到了社會給予她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 得知張珊珊由于捐髓錯失求職黃金期,河北人才網等多家單位向這個善良的姑娘伸出了橄欖枝。最終,她經河北移動石家莊分公司“特招”,成為該公司客服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 “我們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9歲。”在河北移動石家莊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柴曉冰看來:這名90后在青年人中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引進她一個人,比天天培訓都有用!” 柴曉冰介紹說,雅安地震第二天公司組織的為災區義務獻血中,珊珊的同事幾乎悉數參與。 6月18日11時33分,采集全部完成,155毫升“救命血”被放進冷藏箱。救護車一路藍燈閃爍,“生命火種”急速駛向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兩個小時后,承載著愛心的血漿將為患病女童送去又一次生的希望。 為此,13歲的患病女童托人為張珊珊帶來了一封“親筆信”。在信中,從未見過面的小姑娘告訴珊珊:“我覺得您在我心中是一位心地善良、外表美麗的 ‘神仙姐姐’。”她表示:“我再次感謝您為我做的這一切,非常感激您一次又一次的幫我,正因為這樣,所以我要更加珍惜生命。” 這一切無疑使張珊珊感到快樂,但面對媒體,卻又有一絲憂慮爬上了心頭。“爸媽通過新聞知道后,肯定又該心疼了!” 和第一次捐髓一樣,張珊珊又一次瞞著父母捐髓救人。(記者 樊江濤 實習生 王亞男)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貴州]貴陽開展端午節走訪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活動
已是最后一篇
-
[貴州]貴陽開展端午節走訪慰問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