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郭進考第2294期
郭進考,男,1951年11月生,中共黨員,農業農村部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北省小麥育種首席專家。他扎根河北省辛集市馬蘭農場48年,致力于小麥育種與推廣工作,帶領團隊選育節水品種,提出小麥節水高產育種理念。他創新育種方法,培育出高產、節水小麥品種近30個,并5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1.jpg
于素梅第2293期
于素梅,女,1966年6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連云港鷹游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碳纖維設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于素梅扎根生產研發一線30多年,先后參與完成多條碳纖維成套裝備的設計開發,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與進口限制。
孫玉喜:王素俠第2292期
在安徽合肥廬陽區固鎮路上有家餐館,店面不大,整潔而溫馨。跟別的店比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常來的客人都知道,如果你手頭一時拮據,或者遇到困難,跟前臺人員說上一句“暗號”:“來份‘單人套餐’。”那么等熱菜熱飯上來后,吃完就可以直接走人,不用付錢。
石夏月第2291期
石夏月,女,1988年9月生,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蘭田瑤族鄉東良自然村東良教學點老師。2019年,石夏月帶上母親和兒子,到離家35公里的偏遠教學點任教,用瑯瑯書聲陪伴山里的孩子,用知識為他們搭建走出大山的橋梁。
韓慶玲第2290期
韓慶玲,女,1972年8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六安市稅務局老干部科副科長、三級主辦,六安市霍邱縣宋店鎮南北四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她連續11年躬耕脫貧攻堅一線,先后派駐2個貧困村,引進各類幫扶資金3200萬元,幫助451戶1019人實現脫貧。
林江波第2289期
林江波,男,1987年6月生,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沿海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車輛運用段欽州港運用車間三班檢車工長。自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在崗一分鐘,認真六十秒”的工作標準,嚴格執行專業標準化。
桑杰加第2288期
桑杰加,男,藏族,1982年3月生,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洛哇林場護林員。因年少時的一次事故,造成桑杰加右臂截肢,終身殘疾,但這并沒有成為他13年如一日巡守高原林場的阻礙,桑杰加用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家鄉的責任全身心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
陳藝文第2287期
初秋的晨曦剛從連云山巔露出來,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加義鎮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便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一頂草帽、一個塑料袋、一雙解放鞋、一身迷彩服、一把長柄砍刀,是他巡山護林的全部裝備。
微信圖片_20220914171223.jpg
杜天祥第2286期
杜天祥是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陳家坡舊址管理所文保員、義務講解員,照金干部學院特聘教師。他身兼數職,守護革命舊址,義務宣講革命故事,弘揚照金精神。
多杰望向濕地_副本.jpg
多杰第2285期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曲河畔,流傳著一個老人與濕地的感人故事:22年前,多杰老人舉家搬來,守護著這片關秀濕地,老人每天都會沿著這片他稱之為“金灘鳥島”的濕地巡護查看。他說,只要還走得動,自己就要一直走下去,守護好中華水塔。
1.jpg
李培生;胡曉春第2284期
在秀美黃山之巔,腰系繩索在懸崖峭壁上撿拾垃圾的李培生,和朝夕相伴像保護眼睛一樣守護迎客松的胡曉春,日復一日,與山為友、與松做伴,用心用情守護美麗的黃山。
4444444.jpg
劉希輝第2283期
2021年10月16日,山東省齊河縣齊魯大街,一家拉面館緊鎖門窗,店內大部分擺件已被搬空,僅剩下幾張長椅和櫥窗上兩張醒目的退款公告。這家店已關門2個月了,這期間店主一直想方設法為1.4萬余名會員辦理儲值清退,額度超32萬元。
640 (2).jpg
陶海林第2282期
20世紀90年代初陶海林放棄了沿海城市的高薪工作,選擇留在五指山當教師。30多年來,他傾盡所有資助了30多名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2022年第一季度,陶海林入選“中國好人榜”。
1.jpg
李國榮第2281期
7月30日上午10時左右,河北滄州泊頭市四營鎮人民政府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李國榮走出家門,前往一名家境困難的學生家中走訪,這名學生剛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作為泊頭“綠色助學NGO”的創立者,李國榮每年都要逐戶走訪了解當地大學生的生活情況,然后對其中家境困難的進行資助。12年來,“綠色助學NGO”已經累計資助了154名大學生,覆蓋了滄州14個縣(市、區)。
02.jpg
彭子文第2279期
這是一個關于初心與堅守的故事。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甫口村赤珠嶺有一座烈士陵園,紀念碑下蒼松似海,翠竹成林,彭家三代人已經在這里守護了87年。
W020220729391647953359.jpg
高猛第2278期
在2022年冬奧會籌辦中,他全身心投入冬奧氣象綜合監測系統建設,為達到“分鐘級、百米級”的氣象預報服務提供有力支撐;在世園會籌辦、舉辦期間,他全年無休、不分晝夜地投身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在參與創辦北京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后,他馬不停蹄地投入進“氧吧”后續發展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主動下沉到社區進行夜間防控值守……
張露娜[00-00-01][20220728-151908985].jpg
張露娜第2277期
張露娜從本碩研讀“社會工作”專業時起,就對社會工作產生了興趣。2013年,她放棄香港待遇優渥的崗位,來到浙江省玉環市楚門鎮,創辦了臺州市第一家鄉鎮社工機構——玉環市楚門天宜社會工作服務社(以下簡稱“天宜社工”)。如今,天宜社工在她的帶領下愈發成熟,她的社工之路也還在繼續。
微信圖片_20220727104505.jpg
葉金俄日第2276期
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縣城出發,沿著黑河大峽谷一路蜿蜒向西,隨著海拔逐漸升高,一片浩瀚蒼茫的無人區映入眼簾。繼續行進大約3個小時后,就來到了黑河源頭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工程管護站。聽見汽車聲,管護員葉金俄日夫婦走了出來。
1.jpg
史建昆第2275期
“班長,您入選中國好人榜啦!”在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雄東綜合管廊項目施工現場,一位略顯消瘦的工人站在儀器旁,將手上的汗往褲子上揩了揩,沖著鏡頭笑了笑,顯得略有些羞澀:“好了,今天還有一處測量點沒去呢,趕緊先把活干完吧。”他像往常一樣催促著同事,并沒有因獲得榮譽而與以往不同。
2.png
丁云新
15年來,“的姐”丁云新堅持從事公益活動,熱心幫助困難人士,不求回報、無私奉獻。2014年,她牽頭成立鄭州的士雷鋒車隊并擔任隊長,8年來,她帶領車隊志愿者義務服務群眾10萬余人次。2022年第二季度,丁云新入選“中國好人榜”。
1.jpg
陳瑞明
“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英雄。”就這樣一句話讓陳瑞明踏上了輾轉各地的路途。短短兩年時間,他為100位老英雄留下了珍貴的視頻資料和紅色掌印。
孫玉喜:王素俠
在安徽合肥廬陽區固鎮路上有家餐館,店面不大,整潔而溫馨。跟別的店比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常來的客人都知道,如果你手頭一時拮據,或者遇到困難,跟前臺人員說上一句“暗號”:“來份‘單人套餐’。”那么等熱菜熱飯上來后,吃完就可以直接走人,不用付錢。
微信圖片_20220914171223.jpg
杜天祥
杜天祥是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陳家坡舊址管理所文保員、義務講解員,照金干部學院特聘教師。他身兼數職,守護革命舊址,義務宣講革命故事,弘揚照金精神。
640 (2).jpg
陶海林
20世紀90年代初陶海林放棄了沿海城市的高薪工作,選擇留在五指山當教師。30多年來,他傾盡所有資助了30多名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2022年第一季度,陶海林入選“中國好人榜”。
1.jpg
李國榮
7月30日上午10時左右,河北滄州泊頭市四營鎮人民政府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李國榮走出家門,前往一名家境困難的學生家中走訪,這名學生剛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作為泊頭“綠色助學NGO”的創立者,李國榮每年都要逐戶走訪了解當地大學生的生活情況,然后對其中家境困難的進行資助。12年來,“綠色助學NGO”已經累計資助了154名大學生,覆蓋了滄州14個縣(市、區)。
張露娜[00-00-01][20220728-151908985].jpg
張露娜
張露娜從本碩研讀“社會工作”專業時起,就對社會工作產生了興趣。2013年,她放棄香港待遇優渥的崗位,來到浙江省玉環市楚門鎮,創辦了臺州市第一家鄉鎮社工機構——玉環市楚門天宜社會工作服務社(以下簡稱“天宜社工”)。如今,天宜社工在她的帶領下愈發成熟,她的社工之路也還在繼續。
W020220722548313838204.jpg
耿開文
23年堅持做慈善,曾給500多個孤兒當“爸爸”,資助45名貧困大學生并累計發放愛心貸款535000元……5月30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山西省太原市軍隊離退休干部第一休養所所長耿開文上榜。近日,耿開文做客新華訪談時表示,做慈善已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希望能夠繼續做更大、更多的事情,幫助更多的人。
1.jpg
屈亞斌
“現在在街上經常有人能認出我,一開口就問我是不是幫助大家的屈亞斌,我心里熱乎乎的。”屈亞斌今年43歲,是陜西省寶雞市扶風愛心志愿者協會理事長。
微信圖片_20220722110206.jpg
馬進才
馬進才出生在黃河岸邊,成長在禹王峽里。是他,在禹王峽的山坡,種下了第一棵樹,并且一種就是20多年。如今他種下的樹已不計其數,它們都在山上扎下了根,連成一片片樹林,讓曾經荒蕪的禹王峽山坡變得綠意盎然。2022年第一季度,馬進才入選“中國好人榜”。
640.jpg
朱文雅
今年77歲的朱文雅,黨齡52年。年輕時,她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入援疆隊伍,不怕苦不怕累,在新疆石河子任教37年。退休后,她返回故里,謝絕多家醫藥公司的邀請,甘做社區志愿者,后又成為上海市嘉定區真新街道宣講團成員和社區黨校特聘教師。2022年第一季度,朱文雅入選“中國好人榜”。
03.jpg
薩日娜
今年46歲的薩日娜,是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烏額格其學校的一名教師。從教25年來,她堅持每學期資助困難學生,先后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20余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1000余小時,不辭辛苦、樂于助人、熱心公益早已成為她身上的標簽。
3.jpg
王蕾蕾
“我以后想當一名醫生,我想治好媽媽的眼睛,我想讓媽媽再看看我……”這是王蕾蕾的大兒子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寫的一封家書,質樸而又飽含深情的話語感動了節目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2022年第一季度,王蕾蕾入選“中國好人榜”。
1.jpg
崔小國
崔小國是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城關街道十笏園社區居民,也是一名環衛工人。崔小國23年如一日,像對待親人一樣悉心照料雙下肢重度殘疾的孤寡鄰居,為他洗衣做飯、清理便盆、清掃衛生……
1.jpg
孫泮海
“如果他真的找到親生父母,我心里就踏實了。”30多年來,幫孫儉找到親生父母,這是白發蒼蒼的退休老民警孫泮海和老伴兒的夙愿。
640.jpg
莫色小蘭
莫色小蘭是涼山州越西縣的一名普通教師,也是一名脫貧攻堅駐村干部。出身貧寒的她,求學之路坎坷曲折,十年寒窗,因愛圓夢。心存感恩,十年助學,傳遞愛心,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21年4月,莫色小蘭入選“中國好人榜”。
1.jpg
龐汝勛
“一定要把圖書室好好辦下去。”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仁和街道云會村,99歲老人龐汝勛在臨終前囑托道。2022年5月3日,龐汝勛因病去世,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或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一方小小的讀書室,無數雙鄉村孩子渴求閱讀的眼睛,會成為他一生的牽掛……
640 (1).jpg
陳茂昌
四月的天山,雪嶺云杉蒼翠挺拔,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界河納林果勒河靜靜流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七十四團鐘槐哨所往北30米處的山坡上,撒著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組織部原調研員陳茂昌的骨灰。2022年1月3日,他融入了巍巍天山,永遠為祖國“戍守”邊防。2021年12月,陳茂昌入選“中國好人榜”。
小孩看病.jpg
陳桂平
現年45歲的陳桂平,是江西省青原區新圩鎮新圩村的獨臂村醫,出生貧困農民家庭,3歲因火災截去右肢,7歲開始做家務干農活,12歲立志做一名醫生治病救人。
6.jpg
賈廣合;韓紀娟
吳老家村,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這是一個普通的皖北農村,冬天看似寒冷蕭瑟,但一望無際的綠色麥田,還有暖陽下色彩斑斕的梧桐樹,又讓人感到無限希望和別樣溫暖,正如18歲女孩賈雨婷,在人生落幕之際,讓愛與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在人間延續。
qdwb0808A07_001_01_b.jpg
劉世瑜
2021年9月,一艘正在膠州灣海域捕撈作業的膠州漁船突然遭遇風浪襲擊,數名船員生命危在旦夕。當時正準備返航的56歲漁民劉世瑜不顧個人危險,頂著巨大風浪,憑借多年的航海經驗,在其他船員的協助下,成功救起7名船員。2022年第二季度,劉世瑜入選“中國好人榜”。
2.jpg
李再忠
“每次救人前沒多想過,只是覺得如果沒救起來,他們的家人該多傷心。”當被問及救人感受時,李再忠說。 李再忠,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稅務局東升稅務分局干部。10多年來,李再忠每每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舍身救人。
W020220107557840133448.jpg
楊定國
2021年4月16日中午,楊定國剛值完一個24小時班準備回家休息。回家途中見義勇為,面對歹徒揮舞的兇器毫無懼色,在危急關頭徒手格斗制止兇殺,制止了一起故意殺人案,挽救了當事人的生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贊揚,展示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情懷使命。2022年第一季度,楊定國入選“中國好人榜”。
640.png
施艾彤
2021年11月24日,23歲女孩施艾彤在寒風中翻出4樓窗戶摟住墜樓老人的腰半個多小時,直到消防救援人員趕到并成功救下老人。2022年第一季度,施艾彤入選“中國好人榜”。
2.jpg
王菊芝
2020年9月21日下午4時,臨近傍晚的大連市棒棰島浴場海邊,游客逐漸散去。突然有人大喊“有人溺水了!”互不相識的游客齊心協力,將溺水青年拖上岸。溺水青年臉呈青色,沒有了意識。正當圍觀群眾一籌莫展的時候,遠處傳來一聲“大家都別動他,我是醫生,我會心肺復蘇!”只見一個瘦小的身影匆匆跑向溺水青年,喊出這句話的正是退休醫生王菊芝。
src=http___inews.gtimg.com_newsapp_bt_0_14195406100_1000&refer=http___inews.gtimg.jpg
柯石磷
40年里6次下海救人,憑著勇敢與機智共救下14條生命,這是廣東揭陽惠來縣靖海鎮中心小學退休教師柯石磷的故事。
胡云川1.jpg
胡云川
2020年5月21日上午,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海爾售后服務員工胡云川騎著摩托車匆匆地往客戶家趕,在路過鐘秀街錦繡花鄉小區時,聚在樓下的一群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640.webp.jpg
韓紅輝
韓紅輝是陜西科技大學的一名職工。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已有10余年的他,熱心公益事業,是大伙心目中的“反扒英雄”,也是抗洪搶險現場的“急先鋒”,還是群眾身邊公益事業的“召集人”。2021年9月,韓紅輝入選“中國好人榜”。
潘平洋封面長幅.jpg
潘平洋
潘平洋,男,49歲,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雷打石鎮人。2021年4月15日,湖南株洲一輛面包車失控沖進池塘,只有一只手的潘平洋潛水掄錘砸門救出被困車主。
王紅旭
王紅旭,重慶市大渡口區育才小學老師。2021年6月1日,兩名兒童在碼頭江灘玩耍時不慎落水。危急時刻,正在附近的王紅旭,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跳入江中,成功救起一個孩子,在他奮力將第二個孩子托舉推向其他救援者后,因體力不支被卷入滔滔江水,再也沒能上岸……
640.webp.jpg
姚森/姚丹丹/門振東
姚森,男,1988年2月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渦陽縣樂行水務集團員工;姚丹丹,女,1991年12月生,渦陽縣急救中心護士,與姚森系兄妹關系。門振東,男,1995年12月生,渦陽縣龍山鎮南三里門莊村人,合肥工業大學研究生。2021年2月6日,三人合力從30多米深的水里救出落水者王琪(未成年人,化名)。2021年4月,姚森、姚丹丹、門振東入選中國好人榜。
微信圖片_20210615083919.jpg
呂漢成
呂漢成,曾在鎮江市丹徒區諫壁白云石礦任安保科長,在辛豐鎮龍山村任黨委辦公室主任兼民兵營長。2021年1月10日下午4時許,呂漢成路過鎮江丹徒區辛豐鎮于南塔崗村東邊鑼鼓塘時,突然聽到水塘里有掙扎和呼救的聲音,竟然是兩個小孩在水里撲騰。寒冬時期,當天的最低氣溫零下8℃,水塘里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呂漢成來不及多想,“撲通”一下就跳進了水塘,救出兩個孩子。2021年2月,呂漢成入選中國好人榜。
1.jpg
徐梓彤/王迪/高廣成
徐梓彤,女,22歲,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圣泉鄉人;王迪,男,34歲,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圣泉鄉人,武警退役軍人;高廣成,男,35歲,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馬井鎮人。2020年12月28日,李先生、高先生到蕭縣皇藏峪景區采風,在附近水庫拍照時不慎落水。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三名退役軍人、蕭縣公安局江淮義警成員王迪、高廣成、徐梓彤,毫不猶豫地跳入冰冷的水中。經歷5分鐘的緊急救援,三名江淮義警成功將兩名落水者救出。事后,他們又婉拒了被救者的現金酬謝。2021年3月,三名江淮義警入選中國好人榜。
640.webp (2).jpg
欒德鑫
欒德鑫,男,青島市市南區八大湖街道高郵湖路社區居民。2020年9月1日4時20分左右,小區405戶燃氣爆燃,一對母女被困屋內。欒德鑫迅速沖出房間,不顧個人安危,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火海三進三出,挨家挨戶敲門疏散。在欒德鑫的幫助下,單元樓里大多數居民得到了安全撤離。2021年3月,欒德鑫入選“中國好人榜”。
11.jpg
謝平青/鄒愛江
謝平青,男,1970年10月出生,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玉笥山林場職工。鄒愛江,男,1966年7月出生,峽江農商銀行保衛部職員。2020年11月27日晚,一對母女意外跌落錦繡湖濕地公園人工湖,生死一線間,謝平青和鄒愛江跳入刺骨的湖水中奮力救起母女。2021年1月,謝平青、鄒愛江入選“中國好人榜”。
1
張禮剛
張禮剛,男,1989年8月出生,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2020年國慶期間,張禮剛和妻子正在妻子老家舉辦回門婚禮宴會時,突然聽到呼救聲,他立刻沖出去救人,最終以精湛的醫術使得溺水男孩轉危為安。2020年12月,張禮剛當選見義勇為類“中國好人”。
11.jpg
黃黎明
湖南婁底市民張女士(化名)怎么也沒想到,她被偷走的手機五分鐘后會失而復得。原來有位“中國好人”在背后又悄悄做了件好事。他叫黃黎明,48歲,從事基層新聞工作28年,2010年因見義勇為致四級傷殘。2016年10月,黃黎明入選“中國好人榜”。
敖其爾/王國全/冀憲勇/王波/孫明輝/李慧彬
戈壁灘上,一輛汽車突然起火,車上的貨物使得火勢迅速蔓延,乘客隨時會有生命危險。這時,敖其爾等六人毫不猶豫沖上前,緊密協作,迅速將火撲滅。2020年12月,敖其爾、王國全、冀憲勇、王波、孫明輝、李慧彬入選“中國好人榜”。
1
陸俊杰
陸俊杰,男,11歲,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私立光明小學四年級(1)班學生。他因跑步為消防帶路一事,而被稱為“最美揮手””、整條街上最靚的“仔”。
視
許宏偉
這幾天,廣西南寧, 一位英勇救人的“托舉哥”火了!一名2歲女童被防盜網卡住脖子,身死攸關之際,他徒手攀爬天然氣管道,單手托舉女童20多分鐘,在眾人的幫助下救起女童。他叫許宏偉,是一位“80后”退伍軍人。
4444444.jpg
劉希輝
2021年10月16日,山東省齊河縣齊魯大街,一家拉面館緊鎖門窗,店內大部分擺件已被搬空,僅剩下幾張長椅和櫥窗上兩張醒目的退款公告。這家店已關門2個月了,這期間店主一直想方設法為1.4萬余名會員辦理儲值清退,額度超32萬元。
02.jpg
彭子文
這是一個關于初心與堅守的故事。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甫口村赤珠嶺有一座烈士陵園,紀念碑下蒼松似海,翠竹成林,彭家三代人已經在這里守護了87年。
640.png
王仁江
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有一位退伍老兵,把一句承諾刻在心上,用37年的時間踐行當年的盟約,他就是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王仁江。2022年第一季度,王仁江入選“中國好人榜”。
雷禾花.jpg
雷禾花
正值花甲之年的雷禾花是江西省貴溪市城管局環衛服務中心工人。2021年11月22日,雷禾花撿到9萬多元現金主動歸還失主的事跡讓周圍群眾交口稱贊。
G48[F$DV02MU926ZE{B4TSV.png
苗彥彥
2005年,12歲的苗彥彥開始出現吞咽費力、聲音嘶啞、吐字不清、視物重影、四肢疲憊等癥狀,到了16歲時確診為重癥肌無力的她已經徹底失聲,甚至出現呼吸上的問題。18歲時,獨自一人在外地工作苗彥彥遭遇了第一次大病危,多次經歷突發窒息與呼吸衰竭的生死時刻……
W020211202331623172235.jpg
余意
余意,男,1989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武漢市經開區鄧南街下南村人,武漢強民合作社負責人。
1.jpg
馬金鳳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馬大姐,下次我還來!”和馬大姐打過交道的,都覺得她是一個靠譜的人。這位馬大姐叫馬金鳳,經營著一家養殖場。
2(1).png
焦祖惠
焦祖惠,女,藏族,出生于1993年,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護士。
1.jpg
傅金榮
近日,在中央文明辦發布的8月“中國好人榜”中,廣西電力巡線班長傅金榮光榮上榜。作為一名退伍老兵,40多年來,他信守對戰友的承諾,建設邊疆;作為一名基層電力工作者,他勤勤懇懇、埋頭苦干,給生活在邊遠地區的群眾,帶來光亮和希望。
1.webp.jpg
陳艷輝
一個承諾能堅持多久?對陳艷輝來說,它是14年,也是患者孫秀芳生命最后的日子。14年里,陳艷輝經歷了無數風雨、艱辛,但她始終無怨無悔地走在踐行諾言的路上,展現了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大愛無疆,展現了一名普通女性的可貴品質。2021年7月,陳艷輝入選“中國好人榜”。
葉美英
新中國成立之初,浙江省麗水市山區還沒有修公路,山路陡峭險峻,駐扎在大山里的官兵們每周只能下山一次,來備足一周所需的糧食蔬菜。看到官兵們有難處,當時才14歲的葉美英做出決定——為他們把菜送到山上……
1628063087(1).png
曹揚成
曹揚成,92歲,一位有著56年黨齡的老黨員。多年來,他義務承擔起村里一段兩公里長通村公路的養護工作,他每天忙碌在這條道路上,割荊棘、整路面、清垃圾……一干就是31個年頭……
640.webp (1).jpg
金淑華
金淑華,女,1941年12月出生,浙江省東陽人,原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鐵路辦事處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80多歲的高齡老人30余年,堅持2元錢理發,是源于金阿姨為民服務、為民奉獻的承諾,老人幾十年如一日為群眾理發,還上門為困難老人理發,踐行了為民服務的初心。2021年5月,金淑華入選“中國好人榜”。
11.jpg
張崇魚
張崇魚,男,1938年7月生,現任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紀念館終身名譽館長。20年來,張崇魚先后170多次,行程60余萬公里,拜訪1000多個單位和5000多位紅軍將士及親屬,八方籌措建碑資金3000余萬元,建成中國最大的紅軍碑林。2021年1月,張崇魚入選“中國好人榜”。
童松達
童松達,男,1938年1月出生,浙江寧海人。自清朝時期,童松達家族便開始義務為過往行人提供免費茶水,至今已有300余年。“烹茶以濟行人”是家族十代人代代相繼的承諾。童松達自年少時便跟隨父兄義務燒茶,后來又帶著兒子在寧海縣城的“四個門”燒茶不輟。2020年12月,童松達入選“中國好人榜”。
1
梁碧華
梁碧華,女,廣東省德慶縣雙華食品廠董事長,被當地人譽為“豆角西施”。幾年前,遠嫁外鄉的梁碧華在回鄉過年時,發現鄉親們生活貧苦。于是,她回鄉辦起了食品廠,因地制宜,專門生產當地特產德慶醡。她免費提供種子、墊資給鄉親們購買肥料等農資,再以保底價收購,帶領全村村民增加了收入,幫助貧困戶全部實現了脫貧。2020年12月,梁碧華入選“中國好人榜”。
QQ截圖20200824105206.jpg
孫正海
孫正海,男,1936年3月出生,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雪二村村民村民。面對接連不斷的生活磨難,他堅守信諾,省吃儉用攢錢還債,并且五次主動申請退出低保,真心可鑒,讓鄉鄰稱頌;面對疫情,他心存感恩回饋鄉里,彰顯責任和擔當。2019年2月,他入選“中國好人榜”。
汪育紅
汪育紅,女,1981年11月出生,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2005年,她辭去銀行工作,創辦歙縣育鴻留守兒童學校,提供全日制學校8小時以外吃、住、行、學、玩、情感疏導等生活、娛樂場所,為留守娃撐起一個溫馨的“家”。2012年8月,汪育紅入選“中國好人榜”。
王存飛
王存飛,男,1975年10月生,安徽省蒙城縣小辛集鄉李廟村人。14年來,王存飛熱心公益,累計捐款40余萬元,資助貧困學生、關愛孤寡老人。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他又向鄉鎮及學校捐贈近2萬斤84消毒液,組織志愿者在防控一線默默奉獻。2012年4月,王存飛入選“中國好人榜”。
許朝垠
許朝垠,男,1957年9月生,原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特教學校校長。他堅守特教學校20年,與學生同吃同睡,既當老師,又當“父親”,用愛心為殘疾兒童托起一片藍天;他也樂于助人,致力于志愿服務,是“星火燎原”志愿服務隊隊長。2013年8月,許朝垠入選 “中國好人榜”。
1.png
朱聯明
湖南省瀏陽市社港鎮清江村,地處湘東羅霄山脈深處,這里有一所名叫日清小學的村小,有一年級一個班,4個山里娃,跟著學校唯一的老師,52歲的朱聯明,學習知識,鍛煉身體,憧憬夢想。
01.jpg
王祖道
王祖道,男,1962年6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綜合文化站站長。他堅守基層文化陣地38載,深度挖掘半塔鎮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講好革命故事,創作文藝作品80余部。2019年,王祖道被聘為滁州市理論宣講專家,開展基層理論宣講59場,受益群眾3萬余人次。王祖道曾獲得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安徽好人等稱號。
微信圖片_20220909140041.jpg
鄧啟貴
鄧啟貴,男,羌族,中共黨員,1963年4月生,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司法局城廂司法所所長。20多年來,鄧啟貴辛勤耕耘在調解一線,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創新工作方式,在全市率先成立“鄧啟貴人民調解工作室”,創建了調處矛盾糾紛“四位一體”工作機制,組建“鄧啟貴人民調解專家團隊”。
1.jpg
郭進考
郭進考,男,1951年11月生,中共黨員,農業農村部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北省小麥育種首席專家。他扎根河北省辛集市馬蘭農場48年,致力于小麥育種與推廣工作,帶領團隊選育節水品種,提出小麥節水高產育種理念。他創新育種方法,培育出高產、節水小麥品種近30個,并5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1.jpg
于素梅
于素梅,女,1966年6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連云港鷹游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碳纖維設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于素梅扎根生產研發一線30多年,先后參與完成多條碳纖維成套裝備的設計開發,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與進口限制。
韓慶玲
韓慶玲,女,1972年8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六安市稅務局老干部科副科長、三級主辦,六安市霍邱縣宋店鎮南北四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她連續11年躬耕脫貧攻堅一線,先后派駐2個貧困村,引進各類幫扶資金3200萬元,幫助451戶1019人實現脫貧。
石夏月
石夏月,女,1988年9月生,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蘭田瑤族鄉東良自然村東良教學點老師。2019年,石夏月帶上母親和兒子,到離家35公里的偏遠教學點任教,用瑯瑯書聲陪伴山里的孩子,用知識為他們搭建走出大山的橋梁。
林江波
林江波,男,1987年6月生,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沿海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防城港車輛運用段欽州港運用車間三班檢車工長。自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在崗一分鐘,認真六十秒”的工作標準,嚴格執行專業標準化。
桑杰加
桑杰加,男,藏族,1982年3月生,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洛哇林場護林員。因年少時的一次事故,造成桑杰加右臂截肢,終身殘疾,但這并沒有成為他13年如一日巡守高原林場的阻礙,桑杰加用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家鄉的責任全身心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
陳藝文
初秋的晨曦剛從連云山巔露出來,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加義鎮森工林場護林員陳藝文便開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一頂草帽、一個塑料袋、一雙解放鞋、一身迷彩服、一把長柄砍刀,是他巡山護林的全部裝備。
多杰望向濕地_副本.jpg
多杰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曲河畔,流傳著一個老人與濕地的感人故事:22年前,多杰老人舉家搬來,守護著這片關秀濕地,老人每天都會沿著這片他稱之為“金灘鳥島”的濕地巡護查看。他說,只要還走得動,自己就要一直走下去,守護好中華水塔。
1.jpg
李培生;胡曉春
在秀美黃山之巔,腰系繩索在懸崖峭壁上撿拾垃圾的李培生,和朝夕相伴像保護眼睛一樣守護迎客松的胡曉春,日復一日,與山為友、與松做伴,用心用情守護美麗的黃山。
W020220729391647953359.jpg
高猛
在2022年冬奧會籌辦中,他全身心投入冬奧氣象綜合監測系統建設,為達到“分鐘級、百米級”的氣象預報服務提供有力支撐;在世園會籌辦、舉辦期間,他全年無休、不分晝夜地投身氣象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在參與創辦北京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后,他馬不停蹄地投入進“氧吧”后續發展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主動下沉到社區進行夜間防控值守……
微信圖片_20220727104505.jpg
葉金俄日
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縣城出發,沿著黑河大峽谷一路蜿蜒向西,隨著海拔逐漸升高,一片浩瀚蒼茫的無人區映入眼簾。繼續行進大約3個小時后,就來到了黑河源頭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工程管護站。聽見汽車聲,管護員葉金俄日夫婦走了出來。
1.jpg
史建昆
“班長,您入選中國好人榜啦!”在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雄東綜合管廊項目施工現場,一位略顯消瘦的工人站在儀器旁,將手上的汗往褲子上揩了揩,沖著鏡頭笑了笑,顯得略有些羞澀:“好了,今天還有一處測量點沒去呢,趕緊先把活干完吧。”他像往常一樣催促著同事,并沒有因獲得榮譽而與以往不同。
微信圖片_20220727110327.jpg
梁金養;莫慶如
自2002年支援光和小學那岳教學點以來,梁金養、莫慶如夫妻倆20年如一日,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為學生們擺渡,讓更多學生走出大山。2022年第一季度,梁金養、莫慶如入選“中國好人榜”。
W020220107557840133448.jpg
王翠紅
今年52歲的王翠紅,是江西省南昌市灣里管理局農林辦災害預防股股員、森防站站長。16年來,王翠紅走遍了轄區的每一片山林,日復一日地巡山,監測森林蟲情。2022年第一季度,王翠紅入選“中國好人榜”。
56438646b6094165478609552976813611.jpg
王小龍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不僅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候鳥越冬棲息地,也是國際重要濕地、全球重要生態區。每年冬春,60多萬只來自內蒙古大草原、東北沼澤和西伯利亞荒野的珍禽候鳥飛臨鄱陽湖越冬。
3.jpg
何容妹
她33年如一日,秉持著“智慧教書、真誠育人、激情工作”的座右銘,將“德、勤、才、學”融入到自己鐘愛的鄉村教育事業中。她就是廣東省惠東縣白花中心小學副校長何容妹。2022年第一季度,何容妹入選“中國好人榜”。
W020220629600475012871.jpg
敖彬
起于初心、成于匠心、終于恒心。從剛入企業時默默無聞的“小學徒”到如今人人稱贊的“大行家”,安徽某減震橡膠技術公司高級主任研究員敖彬勤于學習、不畏艱苦、精益求精,演繹了精彩的奮斗故事。2022年第一季度,敖彬入選“中國好人榜”。
1.png
張吉蓮
“照顧老人是應該的,這是我的分內事。”6月的重慶,初夏味正濃。早上5點,天剛蒙蒙亮,張吉蓮便來到廚房灶臺前,準備著當天的早飯。她的丈夫凡時德坐在對面燒柴生火,火光照亮了兩人的臉龐。
W020220107557840133448.jpg
黃文華
在海南五指山毛道鄉紅運村村民們的記憶里,黃文華是個瘦瘦小小、慈眉善目的老人。他是一名老黨員,曾擔任紅運村黨支部書記,退休后依然是村里數一數二的“熱心人”,提起他村民們無不稱贊。更令人廣為稱道的是,他在古稀之年長期照料年已過百的老母親和有智力殘疾的弟弟,不離不棄、守護相助,不僅溫暖了親人,更感動了周圍的鄰里鄉親。2022年第一季度,黃文華入選“中國好人榜”。
1.png
劉麗群
盱水之濱,麻姑山下,有一座占地面積30多畝的別致庭院。院內綠草如茵,果樹成行,鳥鳴啾啾,這里就是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敬老院。劉麗群是這所敬老院的院長,忙碌的一天從早上七點鐘開始,她和其他三名護理人員要幫老人家遞開水、倒痰盂、疊被子、收集要洗的臟衣服、給患病老人喂藥等等……
4.jpg
沈金香
沈金香今年74歲了,但有一件事,她已堅持了18年——照顧癱瘓的鄰居盛月仙。說是鄰居,其實她們之間隔著100米的距離,這100米說遠不遠,但寒來暑往,櫛風沐雨,要一個人每天堅持來來回回走上幾遍,卻極其考驗毅力與恒心,沈金香做到了,并且無怨無悔。
6.webp.jpg
章宬
2000年5月,一場車禍奪走了父親的生命,也導致母親高位截癱,從此,12歲的章宬一下成為家庭的“頂梁柱”,用弱小的身體為母親撐起一片天。2021年8月,章宬入選“中國好人榜”。
1.jpg
雷建國
丈夫在說話,妻子在笑,對于一般家庭來說,這樣的情景再普通不過,但對于雷建國一家來說,妻子的笑來之不易。
1.png
馬學虎
馬學虎,山東省淄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張店分局執法監察大隊大隊長。這個善良的山東漢子贍養著父母、養父母四位親人,在兄長患病時義無反顧移植骨髓、幫助籌措藥費,至善至愛的舉動感動了許多人。2021年7月,馬學虎入選“中國好人榜”。
640.webp.jpg
周漢龍
家住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的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59年前,8個月大的他,被周伯禹、黃亞蘭夫婦收養,取名叫“漢龍”。夫婦倆如親生父母般,精心呵護他成長。2021年3月,周漢龍入選中國好人榜。
1126830643_16075144703761n.jpg
熊次連
15年前,房縣女子熊次連的丈夫意外受傷,落下一級殘疾。頂梁柱倒下,一雙兒女仍年幼,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擦干眼淚,熊次連用羸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庭的重量。
1.webp.jpg
周漢龍
周漢龍,男,1962年生,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海通鎮通興居委會居民。從小被養父母收養的周漢龍,在養父去世、養母2005年不慎摔斷股骨癱瘓后,始終毫無怨言地精心照顧養母。2021年3月,周漢龍入選“中國好人榜”
1.webp.jpg
姚其同
姚其同,女,1953年11月生,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十佳黨員義工,創立“其同大姐幫您忙”工作室,家庭先后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家庭和泰州市文明家庭。將因病致殘的三姐和年邁的母親作為“嫁妝”,帶著她們一起生活。2017年10月,姚其同入選中國好人榜
溫后勝
年幼時,她圈他入懷,年老后,他抱她如初。隨著年歲增長,母親生活不能自理,從扶到掛背帶到抱著母親散步,一次又一次的攙扶,一回再一回地歌唱,他始終如一精心照顧和陪伴著母親,直到母親仙逝。他叫溫后勝,1945年6月出生,現居住在重慶市兩江新區人和街道人興路社區。2020年11月,溫后勝入選“中國好人榜”。
視
張家豐
張家豐,男,1988年7月出生,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王莊鎮人。他用9年的時間默默守護植物人女友,用忠貞不渝的愛情締造了一個生命奇跡:女友最終蘇醒,從全身癱瘓到可以緩慢行走,再從穿上婚紗到幸福婚嫁。2018年2月,張家豐入選“中國好人榜”,2019年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視
金彥
金彥,男,1970年10月生,江蘇省江陰市璜土鎮啟港苑村村民,法爾勝新型管業有限公司職工。他照顧癱瘓妻子17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真諦。2017年6月,金彥入選“中國好人榜”。
師豐收/陳金海/章偉
師豐收、陳金海是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俞村鎮橋埠村的一對夫婦。1990年,他們收養了棄嬰陳雪雁。雪雁身患疾病,夫妻倆盡管欠債累累也不離不棄。為了愛,來自江西的小伙——章偉毅然追求雪雁并與之結婚,和家人共同承擔起照顧雪雁的重任。2015年9月,師豐收、陳金海、章偉入選“中國好人榜”。
視
金彥
金彥,男,1970年10月生,江蘇省江陰市璜土鎮啟港苑村村民,法爾勝新型管業有限公司職工。他照顧癱瘓妻子17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真諦。2017年6月,金彥入選“中國好人榜”。
張永紅
張永紅,女,1972年7月生,河南省商丘人,現為江蘇省海門市貝斯特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員工。20多年來,她悉心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婆、患尿毒癥的丈夫、二級智殘的小叔,關愛子女,用無私親情傳承孝道與大愛,用辛勤和努力守望著家的幸福。2019年9月,張永紅入選“中國好人榜”。
1
余曉惠
余曉惠,1961年8月出生,貴州省云巖區鹽務街道鹽吉居委會居民。十幾年來,她用愛照顧病殘家人,以瘦弱的身軀撐起整個家。2019年5月,余曉惠入選“中國好人榜”。
視
劉秀祥
劉秀祥,男,1988年3月生,12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學的主人公。2008年畢業于山東省臨沂大學(原臨沂師范學院)歷史學專業,現任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南京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2009年6月,劉秀祥入選“中國好人榜”。2020年4月,劉秀祥被授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天天看精品动漫视频一区 |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欧美日韩国产福利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