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牛莊鄉海拔1700多米,位于兩地(宜昌、恩施)四縣(五峰、長陽、巴東、鶴峰)交界之地。“三月覆積雪,七月降早霜”,是這里高寒氣候的真實寫照。 而在這個貧瘠而偏遠的大山里,有一位退休返鄉干部苦苦探尋產業扶貧“拔窮根”的路子,用忠誠、知識和實干引領當地1500多個農戶變觀念、學技術、調結構、闖市場,返鄉19年來累計為當地增收5.1億元。他,就是羅官章。 羅官章。圖片來源:湖北文明辦 1.“一把手”退休返鄉 癡情“巡山傳藝”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是湖北28個國家級連片貧困縣市之一。牛莊鄉平均海拔1540米,曾經是五峰最偏遠最貧困的鄉。“吃糧靠供應,用錢靠貸款,穿衣靠救濟。”在這片高寒山區,農民世世代代都在與貧困作斗爭。 而現在,一棟棟新房掩映在樹林間,通村公路繞山蜿蜒,村民們在大山中種植中藥材和蔬菜。“2015年,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508元,比20年前增長了近5倍。”牛莊鄉黨委書記肖永奎深情地說,“牛莊人民能基本脫貧,得感謝羅官章,是他幫我們打下了產業基礎。” 羅官章(中)與人討論精準扶貧問題。 圖片來源:湖北文明辦 2.“取經”處處碰壁 百折不撓爆發“牛脾氣”
牛莊鄉山里中藥材品種繁多,最出名的就是烏天麻,但野生的產量很低。天麻的人工栽培,難在突破有性繁殖這一關,如果攻克了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術,就能帶動群眾大面積種植,就掌握了致富的“金鑰匙”。羅官章找到他兒時朋友、從陜西地質調查隊退休回鄉的工程師陳孔煥,討論天麻栽培。經過徹夜長談,他們達成一致目標,利用退休后的“黃金十年”,干好一件事:為群眾找一條脫貧的出路,一條致富的門路。 3.賠錢不變信念 帶領鄉親撞開“致富門”
羅官章曾經在產業扶貧路上,遭遇了一次失敗。2000年8月底的一天,羅官章的小院里突然變成了蔬菜市場。幾十戶農民把賣不出去的蘿卜拖到他家,要他包銷。原來,羅官章在一次考察中發現,白玉春蘿卜是反季節蔬菜栽培的理想品種。于是,他引進種子,在牛莊村一組116戶中推廣種植了196畝。不料市場行情大變,當年的收購價格只有0.05元/斤。為了不讓農戶受損失,羅官章毅然拿出1.5萬元補貼給村民。 編輯點評
如果說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精神”,那么羅官章的“精神”就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一種奉獻,一種心甘情愿為百姓謀幸福的秉性和品節。為了民生福祉,羅官章毅然放棄城市生活,扎根在“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里19年。他不求物質享受,只要精神追求,在產業扶貧上,為黨的各級干部作出了榜樣,傳承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責任編輯:楊志) 【本網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