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崢嶸,男,1963年7月生,中共黨員,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主任醫師。他擇一事終一生,37年初心不改,為疫苗針對疾病的預防控制與消除事業奮斗終生。他帶領團隊探索新技術、引入新理念,提升免疫規劃管理和疫苗接種率,為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作出突出貢獻,使省內連續26年無白喉病例,麻疹、百日咳、流腦、乙腦、甲肝等發病率控制在歷史較低水平。曾獲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先進個人、云南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初心如磐 足跡成圖
丁崢嶸主要從事疫苗針對疾病的流行病學、病原學監測與疫情防控處置、免疫規劃管理等工作。1986年他剛參加工作時,因信息通信條件有限,為撰寫疾病防控規劃、實施方案等,經常深入基層調研。那幾年,他克服困難,全身心撲在基層調研,是免疫規劃科里最先走完云南省16個州市級、129個縣區級疾控中心的人,他還到過1000多個鄉鎮衛生院,全面了解掌握基層疾控與接種單位情況。他所提出的指導意見針對性強、解決實際問題,是大家公認的防疫“活地圖”。
答好世紀免疫考卷
1990年,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簡稱“脊灰”)規劃開始實施,作為國家計劃免疫的一項重要工作,免疫規劃科所有人都感到重任在肩。丁崢嶸主動承擔起省級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病例監測系統的監測運行、病例現場調查診斷與疫情應急處置等任務,為提高云南全省的監測處置能力,他大力開展對基層單位的業務培訓。1995年11月至1996年4月,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監測到4例緬甸輸入脊灰野病毒病例,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生部關注。由于發現及時、控制得當,沒有引起疫情擴散發生二代病例,此次輸入疫情處置圓滿,培訓成果通過了“實戰”檢驗。隨后,丁崢嶸更加堅定信心,積極努力工作,不斷加筑全省人民免疫屏障。在證實無脊灰過程中,他帶領團隊認真復盤,查缺補漏,核實所開展過的每一項工作,客觀撰寫證實報告,通過了國家無脊灰認證,推動云南于2000年與全國同步如期實現無脊灰目標。
提升免疫規劃管理
自2001年12月擔任免疫規劃科科長以來,丁崢嶸認真調研評估,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管理措施,如全省統一的免疫規劃管理臺賬與上墻圖表,疫苗、冷鏈設備與接種登記,預防接種單位規范建設標準等。他積極引入新理念、探索新技術,2005年云南被中國疾控中心確定為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建設的6個試點省份之一,在全國率先探索免疫規劃信息管理技術。開展試點同時,他還自加壓力組織實施縣級以上疫苗冷庫溫濕度全省聯網監測與預警,全面提高了免疫規劃信息化管理水平,云南全省適齡人群疫苗接種率得到鞏固和提高,實現連續26年無白喉病例報告,麻疹、百日咳、流腦、乙腦、甲肝等發病控制在歷史較低水平,5歲以下兒童乙肝感染率低于0.1%,人民得到更多健康保障。
秉持匠心 發揮專家作用
2015年,丁崢嶸被聘為云南省免疫規劃領域首席專家,指導全省“嚴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現場調查處置與診斷分類。新冠疫情期間,他指導制定了云南省新冠疫苗接種實施方案,參與全省各地疫苗接種工作駐點督導、巡回督導等。為打消群眾接種疫苗的顧慮,他積極聯系電視臺、新媒體等,錄制專訪、現場解答等20多期,親自到12320健康熱線接待群眾來電來訪,耐心專業地答疑解惑、科普接種知識。退休時刻即將到來,丁崢嶸回顧作為一名黨員的初心,自嘲道:“在這個科一呆就37年,辛苦也沒辦法,就吃這碗飯的”,隨即勉勵大家要緊扣時代特點,豐富學習領域,推動免疫規劃事業發展,更好服務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