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裝載著“生命種子”的恒溫箱從中國飛往英國。為了救助一名7歲英國白血病男孩,今年35歲的上海市金山區財政局職工蔣永峰在北京空軍總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至此,在金山區5481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中,已有21位志愿者成功實現捐獻,這也是上海市第32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21位金山市民助21個生命重生,盡管數量微乎其微,但志愿者們傳遞的正能量,恰是金山的精神文明所在。”上海市金山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李美玲說。人們感慨,金山,一個凡人善舉層出不窮的地方。人們“點贊”志愿者:古道熱腸,一直是金山人的性格,他們是金山的“風骨”。 在金山區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中,有工人、醫生、新聞工作者,有公務員、教師,也有村官、私營業主、家庭主婦。他們飽含生命希望的血液先后被送往四面八方,去挽救那些身在危難中的陌生人。2002年8月8日,上海辰展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理朱剛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配型捐獻,成為金山區第一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金山區第13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毛俊是上海石化的一名職工。對他來說,快樂,除了娶妻生子,還有助人為樂?!?1歲那年,所有的幸運一股腦兒地降臨到我的頭上!”那一年,娶得賢妻的同時,毛俊也完成了自己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心愿。第二年,懷孕3個月的妻子帶著肚子里的寶寶一起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1995年,上海實行骨髓干細胞捐獻移植剛剛3年,大部分人還停留在“抽骨髓”的恐怖印象時,毛俊已經有了入庫的念頭。不知道怎么入庫,去哪里入庫,他通過街道、金山共青團組織、紅十字救助站最后順利入庫,靜等著配型成功,希望能夠幫到他人的一天趕緊到來。2010年四五月份,初步配型成功的電話打來,毛俊非常興奮。 不過,從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到征得全家人同意,并非一帆風順,“當初反對最為強烈的是丈母娘?!泵≌f,“在很多人固有的思想觀念中,捐骨髓,就是把人最精華的東西捐出去了。”毛俊耐心地消除老人的疑慮,解釋捐造血干細胞的原理,還特地把現場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圖片拍給她看。丈母娘的疑慮終于打消了。 金山第12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是大學生村官蔣士軍。1983年出生的蔣士軍大學畢業后回到金山區楓涇鎮下坊村委會當村官。2010年,短短的4個月中,他失去了兩個重要的親人,爺爺和母親。那天手機突然響起,得知3年前報名加入的中華骨髓庫配對成功,他才從恍惚中緩過神來。 蔣士軍的父母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村人。媽媽患肺癌晚期臥床,在醫院住了62天,蔣士軍就陪了62天,每日給母親清洗。“看著媽媽受煎熬,太痛苦了。”蔣士軍說,“當知道能救一個危在旦夕的人的時候,我真的很欣慰?!?/p> 不圖名、不逐利、只希望自己的無私付出與給予,能為這個社會增添光和熱。這是蔣永峰的心愿,是毛俊的心愿,也是蔣士軍的心愿。去年,金山區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隊伍已突破5000人。(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專題]百姓說道“好人365”:好人永遠不乏真實聽眾
已是最后一篇
-
[專題]百姓說道“好人365”:好人永遠不乏真實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