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鄭俊峰危急時刻為救群眾勇斗兇殘持斧歹徒,大學生何俊斌在生死抉擇的車禍瞬間奮力推開同學,老板沈志勇在病房里堅持把自己的救命錢先發給農民工……
一個個好人,都是普通人,一件件好事,就是身邊事。好人源于群眾、來自基層,正是他們的善行義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詞顯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觸。這些好人好事接地氣、有人氣,可敬可愛、可信可學,通過對這些好人好事的挖掘、評選與宣傳,“好人就在身邊”的氛圍濃郁,為學好人、做好人提供了生動鮮活的范例。
7年,76期,7884人上榜,挖掘30余萬件好人好事線索,30多億人次參加推薦、評議、投票和現場交流——中央文明辦主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讓評好人、獎好人、做好人、敬好人蔚然成風,在神州大地涌動起溫暖人心的熱潮。
好人,多么親切的稱呼,多么由衷的贊嘆!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好人凝聚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下,好人詮釋著道德品質的嶄新內涵,領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善行河北,安徽好人,杭州最美現象,滄州好人現象,長治好人,好人青縣,好人沛縣;好人廣場、好人墻、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貸、道德銀行;鞍鋼工人郭明義、最美教師張麗莉、模范法官鄒碧華、時代楷模王繼才夫婦……從好人身上,人們領悟到了社會道德的風向;從發現和表彰好人的過程中,大家感知到了社會文明的溫度。讓爭做好人成為時代風尚,需要鮮明的價值取向,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有力營造了環境、正確樹立了中國人的價值導向。
做好人不難,好人有好報,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現實邏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爭當好人必將成為最鮮明的時代風尚,好人正在成為神州大地的最美風景。
中國好人榜五月入選名單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
培育價值觀
引導和激勵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
善行河北,安徽好人,杭州最美現象,滄州好人現象,長治好人,好人青縣,好人沛縣;好人廣場、好人墻、好人街;好人基金、道德信貸、道德銀行;鞍鋼工人郭明義、最美教師張麗莉、全國模范法官鄒碧華、時代楷模王繼才夫婦……從好人身上,人們領悟到了社會道德的風向;從發現和表彰好人的過程中,大家觸摸到了社會文明的溫度。讓爭做好人成為時代風尚,需要鮮明的價值取向,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有力地營造了環境、確立了中國人的價值導向。
好人首先是有道德、講道德、守道德的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建設多次作出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強調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2013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強調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今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要緊密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領導干部、公眾人物、先進模范都要為全社會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導和推動全體人民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親自介紹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讓“老阿姨”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親自給“郭明義愛心團隊”“本禹志愿服務隊”和“南京青奧會志愿者”回信,有力地推動學習雷鋒、爭做好人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全國“好人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社會邁向文明進步的鮮明旗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就是群眾口碑傳頌的好人;好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格化身。
在已往4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中,產生了200多名全國道德模范和1000多名提名獎獲得者。他們無一不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各地各部門開展的勞動模范、青年五四獎章、三八紅旗手等評選,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踐行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景象;各媒體所發掘宣傳的一大批時代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傳遞著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于青少年尤其如此。今年“六一”兒童節期間,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聯合開展“學習和爭做美德少年”活動,從5月29日開始至6月7日,活動依托中國文明網、央視網、中國未成年人網等網站,集中展示各地美德少年的先進事跡,有的品學兼優,有的自立自強,有的孝老愛親,有的助人為樂,有的恪守誠信,為廣大未成年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了生動榜樣。“青少年需要什么樣的人生榜樣?讀過他們的故事,心中自然會烙下深深印記,這樣的榜樣就是最好的影響!”不少網友激動地留言。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高職工思想道德素質,是各級工會的重要工作內容。在“中國夢·勞動美”教育實踐活動中,江西省總工會邀請基層職工一起組織策劃“我們的價值觀”巡回宣講, 發起“誠信之風”職工讀書活動,還用“勞動傳奇”的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征集大賽吸引職工的目光,活動豐富多彩,影響深入持久。
弘揚好人文化
為社會主義“道德大廈”添磚加瓦
一個個好人,都是普通人;一件件好事,就是身邊事。好人源于群眾、來自基層,正是他們的善行義舉,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詞顯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觸。這些好人好事接地氣、有人氣,可敬可愛、可信可學,通過對這些好人好事的挖掘、評選與宣傳,營造出“好人就在身邊”的濃郁氛圍,為學好人、做好人提供了生動鮮活的范例。
安徽省連續六年在“中國好人榜”上位居全國第一,“安徽好人多”已成為安徽最自豪的代言。之所以有如此突出的表現,得益于安徽省在“好人文化”建設上抓得緊、抓得實、有想法、有辦法。
以“踐行核心價值觀 打造好人安徽”主題實踐活動為統領,評好人、贊好人、學好人、幫好人,安徽省形成了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人人爭做好人的濃厚氛圍。公益廣告、宣傳櫥窗、板報墻報、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等,無一不是立體宣傳核心價值觀的空間;“美好安徽·圓夢中國”主題活動、“君子文化”理論研究等,無一不在深入挖掘安徽好人的歷史文化根源;安徽還有個著名的“主題季”活動,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與一年四季結合起來,一季一個主題,每季策劃一個主題宣傳口號、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一次主題道德實踐活動、推出一批與各季主題相對應的先進典型,循環往復,常年推進。加上不斷推進的學雷鋒志愿服務、城鄉文明創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美德少年培育、誠信建設推進等行動……安徽把一個個好人“盆景”建設成了一片片道德“風景”。
善行河北,德潤燕趙。在河北省,“美德十問”著眼于道德習慣養成的細節化、生活化、大眾化,始終圍繞群眾關心或反映強烈的道德訴求,引發了大家的共鳴與思索。河北日報刊發的“你得到過鄰居的幫助嗎?你孝敬父母的方式是什么?你畢業后探望過老師嗎?”等等,引起社會熱烈回應;而河北電臺播發的“老人倒了你扶不扶?多長時間沒有回家看望年邁的父母了?”等節目,從生活細節入手,吸引聽眾互動。河北省委還出臺文件,構建共產黨員志愿者為中堅的志愿服務體系,引導共產黨員在服務社會、服務群眾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一榜、一錄、一喇叭”為內容的《功德錄》,在河北廣大農村得到廣泛推廣,城市社區普遍建立了以“一榜、一檔”為內容的《好人檔案》。這些《功德錄》和《好人檔案》隨時記錄城鄉的好人善舉,引導人們當好人、做好事。
作為當今重要的交流平臺,網絡讓好人持久閃射出道德光彩,照亮人們的精神世界。從2014年9月5日起,中國文明網以“好人365——講述中國人的精彩故事”為主題,推出《好人365》專欄,每天講述一位中國好人的感人故事。一個個好黨員、好干部、好教師、好醫生、好戰士、好清潔工、好保安、好的哥、好兒女的感人事跡從這里傳播開來。同年10月27日,中國文明網又聯合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五網聯盟”共同講述中國好人故事,在網友中產生強烈反響。網友們說,《好人365》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注腳,是一部弘揚德善仁愛的連續劇;一個個精彩小故事匯聚起強大正能量,樹起了大眾見賢思齊的新標桿。
作為首善之區,北京的榜樣力量輻射全國。2014年,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主辦的“北京榜樣”活動,通過層層舉薦、周周上榜、月月公益、全媒傳播,掀起“人人推薦身邊榜樣,人人學習榜樣事跡,人人踐行榜樣精神”的熱潮。“北京榜樣”來自于群眾,為吸引群眾關注、方便群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組委會專門設立“北京榜樣”官網推薦平臺,接收組織推薦、媒體推薦、群眾推薦和自薦。各區縣、各系統從基層單位做起,層層設置統一格式的《“北京榜樣”舉薦榜》1萬多塊。2014年度,各界推薦“北京榜樣”候選人3416名,涵蓋社會各個層面。
“榜樣人物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和學習的。我們要像北京榜樣那樣傳遞道德正能量,為我們的‘道德大廈’添磚加瓦,為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盡一份責任。”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村黨總支副書記褚連清如是說。
倡導好人好報
營造關愛好人、幫助好人的社會環境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好人,制度化、常態化是基礎。制度化與常態化保證了好人評選、表彰、宣傳、服務等全過程規范有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20多個省區市建立了層層挖掘、推選身邊好人的制度。
在安徽,省市縣鄉四級評選機制確保典型評選縱向擴展到每個建制村、橫向延展到每個基層單位,做到月月評“安徽好人”,年年選“心動人物”,兩年一屆表彰“道德模范”。長流水、不斷檔,使得在基層不斷涌現的好人好事及時得到挖掘和評選,使群眾切實感受到“還是好人多!”“榜樣就在身邊”。
圍繞“信用與政府職能”“信用與百姓生活”“信用與市場環境”“信用與轉型發展”等專題,上海市持續開展“誠信活動月”活動,讓誠信深入人心;通過建設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強化對不誠信行為的量化記錄、檔案管理,讓人們對誠信有敬畏、對失信有顧忌。2013年以來,在社會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社會關心的生活領域、社會關切的公共領域,上海市堅持常態治理,讓失信行為明顯下降,讓保持誠信的企業和個人提高了榮譽感。
志愿服務是弘揚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也是好人踐行善行義舉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志愿者隊伍迅速擴大,志愿服務向著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多樣化方向發展。志愿服務已成為好人輩出的大學校。去年2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強調,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對于推動志愿服務持續健康發展、促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湖南省炎陵縣,79歲的退休內科醫師王柯常年堅持為敬老院老人上門診療,這份志愿工作她已堅持10年。她說,“醫生的職業性質本來就是公益。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一點點事而已”。“在團縣委的指導下,老人們需要什么,我們就準備好為他們服務,基本的頻率是一周一次。”炎陵縣義工聯合會理事張春輝講道。孤獨、寂寞,敬老院里的老人常常會有心理上的小疙瘩,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顏歌就負責給孤寡老人做心理輔導和治療。炎陵縣文明辦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已有3萬余人成為注冊志愿者,有志愿服務隊50多個。全縣志愿服務已形成一套機制,從注冊、培訓、供需對接,到服務反饋和服務獎勵,都有相應的規定和方式。
“要讓好人有好報”“不能讓好人做了好事還受委屈”“不能讓好人流血流汗還流淚”……群眾的這些樸素話語,表達著關愛好人的真摯情懷,為此,各地普遍出臺獎勵好人的制度。
針對部分好人模范生產生活困難,安徽每年從宣傳文化事業經費中拿出專項資金予以資助。近三年來,省市縣三級撥付道德模范幫扶資金近1000萬元,慰問資助道德模范1389人次,同時與省農信社合作推出低利率、免擔保、無抵押道德信貸,為有發展能力的安徽好人提供信貸資金4500多萬元。公募性安徽道德建設基金募資達830萬元,已幫扶救助893名生活困難的模范好人。
四川省廣安市出臺《廣安市幫扶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實施辦法》,從制度層面向全社會清晰傳遞“好人好報”的價值觀念。市級財政每年預算幫扶資金不少于20萬元,并逐年按5%的比例增加,各區市縣財政每年預算幫扶資金不少于15萬元;同時制訂政策,對全市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從教育、養老、醫療等多方面給予補助。
福建省見義勇為助學活動是見義勇為系列公益活動的重點,自啟動以來,引發社會熱烈反響。見義勇為助學活動的受助對象都是家庭困難且品學兼優的見義勇為勇士或其子女,全省已有167名。泉州市見義勇為協會會長李永木介紹說,該市出臺《泉州市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子女資助學業暫行規定》,將助學活動常態化和制度化。
不僅要表彰和激勵好人,更要孤立和懲罰“壞人”。建立誠信“紅黑榜”發布制度,是甘肅省推進誠信制度化的有力措施。去年底舉行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甘肅同泰房地產公司、甘肅眾友健康醫藥公司眾友健康城、蘭州大青山蔬菜瓜果批發市場公司等66個誠信“黑榜”名單;酒鋼集團等45個誠信單位則榮登“紅榜”。這是甘肅省第三次舉行誠信“紅黑榜”發布會。自甘肅實施誠信“紅黑榜”發布活動以來,一批受到懲戒的企業深刻反省,主動解決問題,對有不良記錄的企業形成強大的震懾效應,而對信譽良好的單位則起到褒揚的作用。建章立制,“賞罰分明”,使“好人有好報”成為真真切切的現實。
傳播好人文化
刻畫當代中國的價值年輪
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發掘傳統文化,傳承優秀文化,弘揚“好人文化”,成為全國各地道德建設的共識和追求。
浙江省紹興市將鄉賢文化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厚資源,深入挖掘當地鄉賢文化,保護鄉賢遺產、整理家規家訓。用鄉賢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涵育家風;用鄉賢文化凝聚道德力量,傳播主流價值;還組織評選道德模范、好支書、愛心人士等“新鄉賢”,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家規家教,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核心價值觀的微觀體現;家風家訓,是中國文明的獨特財富,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是對知行合一的踐行。
新時代呼喚新家訓、新家風。在浙江,傳統文化根基深厚,家風家訓源遠流長。家訓盡管只言片語,卻是最直接、最經常的倫理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2014年,浙江開展“我們的家訓——浙江百姓重家風”活動,挖掘出大量民間傳承的好家訓:嘉善有明代袁了凡的《了凡四訓》;衢州有孔氏南宗的《孔氏家訓》;溫州有明朝政治家劉基的《劉氏家訓》;蘭溪有諸葛后裔的《誡子書》,等等。
山東也是家風家訓傳承的大省。以“孝、誠、愛、仁”為主題的“四德榜”,山東省已經推行多年,100多個縣市區建起兩萬多個“善行義舉榜”,為1000多萬群眾的凡人善舉“樹碑立傳”。遍布各地的“四德榜”,從具體事、身邊事抓起,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職業道德突出“誠德”、社會公德突出“愛德”、個人品德突出“仁德”,讓公民道德規范具體化、生活化。
如何應用網絡營造“好人文化”,不但是官方網站研究的課題,也是民間網站關注的焦點。中國好人網已開辦7年,成為在工信部正式注冊的一個專門宣傳好人、幫助好人的民間公益網站,宗旨就是“說好人、幫好人、做好人”,讓好人有好報。7年來,中國好人網推出民間好人榜“中國好人”,每年評選100位年度中國好人,籌集好人基金近400萬,幫助近400位困難好人,成立了專門為好人打官司的公益律師團。
一位文化名人曾說: 我們需要“好人文化”的存在。不論在任何時代,都需要好人多一些。好人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個體,可以阻止時代向不好的方面倒退。
做好人不難,好人有好報。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現實邏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爭做好人必將成為最鮮明的時代風尚;好人正在成為神州大地的最美風景……(記者 袁新文 張 賀 陳 原 鄭海鷗)
行進中的中國好人精彩故事——寫在“好人365”專欄刊發封面人物百期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