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張衛達 張衛達與藏族牧民孩子在一起。 張青修攝 “十一”這天,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張衛達像平日一樣走上手術臺,一口氣做了3 臺手術,3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因他的妙手而獲得新生。 2006年以來,張衛達主導發起“大愛救心”活動,先后為廣東、新疆、西藏等12省(區)30多個民族的8700多名貧困先天性心臟患兒實施慈善手術,減免醫療費1億多元,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被評為全國“十佳最美醫生”“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獲“中國醫師獎”;所帶科室被評為“全國擁政愛民模范單位”,獲“中華慈善獎”、廣東省首屆“南粵楷模”榮譽稱號。 “患者的需要,就是醫生最大的責任與擔當” 據醫學界統計,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約8‰,全國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兒約10萬人,由于治療復雜、費用高昂,1/3的患兒得不到有效救治,有的不到20歲就失去了生命。少則三五萬元,多則十幾萬元的醫療費用,讓很多貧困家庭的患者難以承擔。 2006年7月,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胸外科剛成立不久,海南農村18歲的小佳在父母陪伴下來到廣州就診。小佳的父母介紹,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因為拿不出高昂的手術費,一直拖著。眼看走路都困難了,父母東借西湊,抵押了房子,坐了幾天海船找到醫院,就是想救救這孩子。張衛達仔細檢查了三四遍,結果卻令人揪心:由于拖延時間過長,病情已無力回天。 “患者需要,就是醫生最大的責任與擔當。”第二天,張衛達專門向醫院提交報告:建議聯合社會力量,向困難群眾提供救助。他的建議得到了院黨委的大力支持。當年10月,該院與廣州市婦聯攜手啟動了“救治百名特困家庭重癥心臟病兒童愛心工程”,婦聯為每名患兒資助1.5萬元,其余費用由醫院承擔。 消息很快傳遍大江南北。短短兩個月內,醫院對102名患兒實施了手術,成功率100%。 英德市一個剛出生5天的嬰兒,患有嚴重心臟病,隨時有生命危險。就在一家人陷入絕望時,當地民政局找上門,把孩子送到了廣州總醫院。 張衛達很快為孩子進行了手術。與此同時,張衛達根據患兒家庭情況,向社會愛心團體申請救助,解決了手術費用。出院時,孩子的父親淚流滿面:“孩子一出生就身患絕癥,多虧政府和部隊醫院給了我們希望!” 2007年4月,廣州總醫院與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慈善總會聯合發起了“大愛救心”救助貧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活動,創造性提出了“政府報銷一點、愛心資助一點、醫院減免一點、家庭自籌一點”的救助模式,向廣東省貧困家庭18歲以下先心病患者提供救助。 這些年,張衛達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堅持帶領團隊每月下鄉義診,走戈壁、上高原,攀瑤山、進苗寨,行程32萬多公里,篩查病患16萬余人,挽救了漢、藏、彝、維等30多個民族的8700多名患兒的生命。 “醫生的戰場在手術臺,救死扶傷要能打勝仗” 醫生一把刀,病人一條命。 89歲的李淑珍老人因持續胸口疼痛,從外院緊急轉到廣州總醫院心胸外科。深夜11點,老人被送到科室時已陷入深度昏迷,張衛達一看老人臉色煞白,幾乎沒有呼吸,當即決定,“送手術室,立即開胸!” 正準備給病人安排檢查的醫生林曦一下愣住了:這是一例典型的主動脈夾層患者,若不經輔助檢查,手術難度和危險系數將成倍增加,萬一搶救失敗,弄不好會出現醫患糾紛,并且背上違規操作的“惡名”! “來不及了,大血管已經破裂!”說完,張衛達快步走向手術室。與張衛達預料的一樣,病人胸腔一打開,鮮血就涌了出來,再晚,恐怕真的沒救了。沒有B超提示,沒有CT診斷,手術臺上的張衛達依舊輕車熟路。他帶領團隊在手術臺上戰斗了近10個小時,將老人的生命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醫生的戰場在手術臺,救死扶傷要能打勝仗!”張衛達總是這樣告誡身邊的醫護人員。這些年,隨著“大愛救心”活動影響力的擴大,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求醫的患者越來越多。張衛達科室年手術量由2006年的不足200例,陡增至2200多例,手術成功率高達98.6%,創造了2萬余例手術無一次醫療差錯、無一起責任事故、無一例醫療投訴、無一宗醫療糾紛的奇跡。 “愿將他病當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 2012年,張衛達帶領醫療隊去西藏巡診。從廣州到海拔4700多米的藏北高原,大氣氧含量下降了一半多,強烈的高原反應和高強度的工作讓他一度在死亡線上掙扎。 到達班戈縣城時,頭痛欲裂、呼吸困難等劇烈的高原反應讓張衛達感到全身不適,十分難受,連走路都困難,可他咬牙堅持著,沒有告訴任何人。夜里,護士蘭苗聽到張衛達的房間傳出嘔吐的聲音,過去一看,張衛達正蜷縮在房間一角吐個不停。她趕緊用血氧飽和儀檢測,血氧濃度49%,心跳每分鐘147次,而正常人的血氧飽和度應在80%以上。 張衛達讓蘭苗幫他拿來氧氣袋,并吃下幾粒高原康和止痛藥緩解不適。第二天一早,徹夜未眠的他又照樣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邊吸氧邊工作,他5天行程2500公里,篩查患兒700多名。 從西藏回來的火車上,有人問他,你每天七八臺手術連軸轉,周末和節假日還要到各地義診,你圖啥?張衛達笑笑說:“一臺手術就能救回一個生命,一次義診就能為十幾,甚至幾十個貧困家庭先心病孩子帶來希望,付出再多都值!” “愿將他病當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這是張衛達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09年8月的一天,張衛達照例出門到病房作術前準備,不慎從樓梯上摔倒,腿部、腰部都受了傷。妻子勸他在家休息,他卻執意讓人用輪椅把自己推到了手術室。在自己的受傷部位打了針封閉后,立即投入到手術中。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手術做完了,張衛達的腿和腰卻已完全僵硬,最后被大家架出了手術室。 這些年,病人家屬自發給張衛達和他的團隊贈送錦旗達4000余面、感謝信2000多封。廣東省陸河縣16名患兒家屬聯名贈送了一幅3.6米長的巨大橫幅,“人民軍醫為人民”7個大字熠熠生輝,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張衛達的最高褒獎。(馮春梅)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古稀老人韓占魁:帶動更多人行善是最快樂的事兒
已是最后一篇
-
古稀老人韓占魁:帶動更多人行善是最快樂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