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浙江嘉興:“紅船精神”孕育文明之花
發(fā)表時間:2021-05-17來源:經濟日報

  一張條凳、一只水桶、一塊磨刀石,再加上一張標志性的憨憨笑臉,是“老謝”出現(xiàn)在街頭巷尾的“標配”。“老謝”名叫謝水木,是一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幾年前,他加入嘉興市南湖街道黨員志愿服務中心,成為一名志愿者。每天清晨,他都會帶著磨刀工具出門,走街串巷,為大家免費磨刀,最多一天磨了96把刀。他笑稱:“活到老,磨到老。黨員先鋒帶頭上,‘紅船精神’代代揚。”

  “紅船精神”滋養(yǎng)下的嘉興人,在收獲物質文明累累碩果的同時,更連續(xù)4屆摘得精神文明桂冠。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嘉興以“紅船精神”為指引,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堅定推動“兩個文明”同頻共振。

  在嘉興,志愿服務蔚然成風。黨員志愿者以“96345”熱線為載體,實現(xiàn)服務群眾“零距離”,讓“群眾所需有人幫、黨員奉獻有其崗”。

  “每個黨員可以根據自己的一技之長,為老百姓做實事。有些黨員還成立了志愿服務工作室,帶領一個個志愿團隊開展專業(yè)服務。”嘉興“96345”黨員志愿者總站秘書長駱葉青介紹。

  53歲的朱洪春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部隊期間榮立二等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退伍后,朱洪春回到家鄉(xiāng)嘉興,成為“紅船服務隊”的一名電力搶修工人。2007年6月,南湖紅船旁,朱洪春和9名年輕的電力工人莊嚴宣誓,成立全國首個以“紅船”命名的共產黨員服務隊,為千家萬戶守護光明、守衛(wèi)平安。

  嘉興秀洲區(qū)一位老人因身體不便,需每隔半小時使用機器吸痰。有一次,老人所在區(qū)域要計劃性停電8小時,他找到“紅船服務隊”請求幫助。朱洪春很快與同事抬著發(fā)電機到老人家,并全程陪伴。“老百姓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務就跟到哪里,這是黨員志愿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朱洪春說。

  在嘉興,一名黨員就是一個文明窗口、一面鮮艷旗幟、一座行動燈塔。在黨員模范帶動下,廣大市民崇德明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心、見之于行,文明融在了城市血脈里。

  從義務磨刀的老人,到“小手拉大手”的學生;從為環(huán)衛(wèi)工人提供溫暖的愛心商家,到幫助走失老人找到家的熱心市民;從頂風冒雪的社區(qū)網格員,到穿梭不息的紅色志愿者……嘉興人用一言一行,齊心協(xié)力播撒文明的種子。

  汗水落處,有蘭芬芳。

  在嘉興,“車讓人、人讓車”漸成常態(tài),樂善好施成了風氣,互幫互助變?yōu)榱晳T……一個個凡人善舉,如和煦的春風,匯成城市文明的“大氣候”。

  在嘉興,文明流淌在每個角落。徜徉在背街小巷,城市的精致之美令人陶醉。放眼望去,馬路旁樹冠下的長椅石凳一字排開,供市民和游客歇腳休憩,文明見于細枝末節(jié)處。

  “每一處細節(jié)的提升,都提高了城市文明水平。一個個細節(jié)的背后,是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為民惠民理念的體現(xiàn)。”嘉興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姚偉說。

  在“紅船精神”感召下,黨員志愿者與熱心市民組成“文明觀察團”。他們化身城市“啄木鳥”,專為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挑刺”“找茬”。南湖之畔、街道小區(qū)、民居樓院,處處蕩漾著文明新風,時時洋溢著創(chuàng)建熱情,人人展示著文明形象。(記者柳文)

責任編輯:楊 學靜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日本香蕉观看观视频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亚洲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二页 | 日韩亚洲国产中文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