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月26日電(記者丁錫國)記者春節假期回老家過年,在家住了四宿,竟有兩個晚上碰上停電,連除夕之夜的央視春晚也沒能完整地看完。煩惱之余仔細了解,原來這背后隱含著父老鄉親正一天天改變的好日子,心里感到特別快慰。
山東諸城相州鎮沙河套村是記者的家鄉。近六七年,年年回家陪老人過春節,此前幾年村里從來沒停過電,可這個春節卻頻遭停電。
農歷臘月二十八,吃過晚飯不久,一家人正圍在一起敘家常,突然,燈泡一閃,隨后,屋子里就一團漆黑了。家人翻箱倒柜找蠟燭,才發現這些年因為供電正常,應急的照明用具竟沒準備。這一晚,停電近兩個小時。
原以為這只是偶然,沒想到,第二天也就是除夕之夜,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剛剛開始,電,又停了。大人孩子心急火燎地等了很久,屋子里才突然亮起來。隨著電一起響起的,還有村干部帶著親切鄉音的廣播聲:“老少爺們,‘小太陽’(一種電暖器——記者注)、空調都先別用了,咱村的變壓器靠不住了。要是再用,今天的晚會就看不成了。”
原來,去年村里買電磁爐、空調、“小太陽”的特別多,大功率電器一多,2006年才換的變壓器就顯得小了,兩次停電,全是變壓器出的故障。村里已經打報告了,要求把變壓器負荷再增加一倍多。
印象中,村里早年只有少數日子寬裕的人家到了冬天才肯買些塊煤生爐子取暖,多數人家只能在燒柴草做飯時兼給土炕加熱取暖,為了省點錢,有的人家甚至連照明用電都不舍得用。現在,鄉親們會舍得掏腰包用這么多電器?和村干部說到這個話題,村里的會計笑了起來,他說:“咱村在外面搞建筑的,一天能掙七八十塊,在家里的婦女到人家的地里幫工,一天也得掙四五十塊。手里有錢了,怎么會舍不得?”
合家團圓的日子,停電當然令人掃興,但這背后卻是鄉親們的生活質量在一天天提高,這樣的煩惱似乎也有了別樣的滋味吧。
- 上一篇:
-
吉林農民純收入連續11年上漲 農民過上“寬綽年”
已是第一篇
-
吉林農民純收入連續11年上漲 農民過上“寬綽年”
- 下一篇:
-
偏遠瑤鄉派出所:春節為返鄉村民留門
已是最后一篇
-
偏遠瑤鄉派出所:春節為返鄉村民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