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新疆喀什2月12日電(記者阿依努爾 曹志恒)地處塔里木盆地的南疆農村地區,這幾日天空湛藍湛藍。猴年春節以來的好天氣,喚醒了空寂的塔里木盆地。
記者來到29歲的喀什地區疏附縣烏帕爾鄉農民阿斯古麗·土爾蓀家時,遠遠就聞到一股飯香味從屋里飄出,這個勤勞的維吾爾族婦女正忙著準備當地的傳統美食——羊肉湯面和手抓羊肉,準備款待遠到的客人。
盡管家里沒有幾件像樣的家具,但鮮紅的地毯和色彩絢爛的窗簾井井有條,簡而不亂的房間讓人倍感舒適和溫馨。坐在客廳厚厚的鋪墊上,聽她述說外出務工前后生活的變化。
從2008年開始,阿斯古麗就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勞務輸出隊伍,先后到廣東東莞、山東青島等地務工。打工7年,每個月工資4000多元,比父母種一年莊稼的收入都高。她為父母蓋起3間磚瓦結構的新房,為家里添置了拖拉機,給弟弟置辦了婚房……真正成了撐起家庭夢想的“半邊天”。
想起當年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經歷,阿斯古麗頗感自豪:“我沒少被親友誤解,他們覺得我會在那里學壞,覺得內地遙遠而陌生。那時,人們覺得,對于女孩子來說,早早結婚生子才是正道。但當我踏上打工之路后,才意識到農村婦女也有權利追求自己的人生。”
如今,阿斯古麗成了疏附縣家喻戶曉的名人。她說,現在當地已有100多位婦女踏上外出務工之路,女性外出務工在農村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甚至讓“家里有面子的事”。春節后,阿斯古麗將帶著村里幾十個姑娘,又要踏上開往山東青島的列車。
疏附縣人社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辦公室主任依德日斯·斯拉木說,疏附縣堅持多年的勞務輸出工作,讓一部分農村青年掙到了錢,而農村婦女成了其中一支重要力量,她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返鄉后還成為創業致富的帶頭人。2015年,當地疆內外轉移就業6.7萬人次,創收近1億元。
外出務工也改變了疏勒縣艾爾東鄉17歲少女布維扎爾的人生。初中畢業后,布扎維爾選擇了外出務工,在山東青島的1年間,她不僅學會了漢語,能和漢族員工溝通交流,返鄉后還拿自己的工錢幫父親買了一臺大型拖拉機。布維扎爾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她說:“我還要到內地打工,努力掙錢,在縣城買套樓房,再考個駕駛證,等條件好了就把父母接到縣城養老。”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層)“今年過節不回家”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層)“今年過節不回家”
- 下一篇:
-
我的新年我的夢——三個西藏普通人的未來展望
已是最后一篇
-
我的新年我的夢——三個西藏普通人的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