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題字:蘇顯龍
圖①:1月31日,在黑龍江黑河文化街逛集市的俄羅斯游客。記者 方 圓攝
圖②:1月31日,河南蘭考春節廟會里游客在賞燈。霍亞平攝(人民視覺)
圖③:1月29日,在新疆霍爾果斯,哈薩克斯坦顧客在等待出境。記者 韓立群攝
圖④:2月1日,北京冠京隆市場,游客在購買紅燈籠。記者 雷 聲攝
圖⑤:1月30日,三亞海棠灣免稅店里游客在購物。記者 黃曉慧攝
圖⑥:1月29日,浙江杭州永安村,店主徐杏英在介紹網上貨品。記者 方 敏攝
編者的話
紅紅火火趕大集,熱熱鬧鬧過大年。
過去的一年,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哪些可喜的變化?他們的口袋是不是又鼓了,日子是不是更美了,年貨是不是備齊了?猴年春節來臨前夕,本報派出多路記者,分赴黑龍江、浙江、河南、海南、新疆等地,跟隨當地群眾進商場,逛集市,游網店,一起購買年貨,感受年味,品味時代變遷,暢想幸福生活。
“貨殖之利,工商是營。”市場是經濟的溫度計,是民生的晴雨表。透過它,我們既能感知發展的活力與潛力,也能把握發展的形勢與走勢。消費貢獻率創15年新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再次跑贏GDP增幅……這些振奮人心的暖消息,反映的是治國理政新實踐的最新成果,折射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這是執政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切改革發展的最高旨歸。
東西南北中,處處春意濃。“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和鏡頭,與各地群眾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感受春天的氣息、傾聽中國夢的圓夢足音……
中俄邊境黑龍江省黑河口岸,翻譯埃里克山大說:
“在中國我從沒買到假貨”
1月29日,黑龍江省黑河市如往常一樣在薄霧中迎來了清晨,也迎來了從對岸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趕來的俄羅斯游客。
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第三大城市、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黑龍江相望,是中俄4300多公里邊境線上一對距離最近、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對應口岸城市。
焦淑芬是地道的黑河人,從年輕時開始就跟老伴一起在集市上賣果蔬,如今已將近30年。焦大娘告訴記者,在黑河,每天都會有很多俄羅斯客人,“我們給俄羅斯人和中國人的價格是一樣的,不騙人。”
天色越來越亮,集市也越來越熱鬧。一對俄羅斯情侶來到攤位前,焦大娘剛要搭話,小伙子便開口了,“蘋果咋賣?”竟是一口流利的中文,周圍人忍不住笑了。
從事翻譯工作的埃里克山大來到黑河已4年。“剛來時,很擔心被騙,”埃里克山大坦言,他年少時曾聽說過,許多中國“倒爺”到俄羅斯賣假貨,價格便宜,可質量很低劣,“但這些年在中國我從沒買到過假貨。這不,趁著中國的春節,我們也來買些好東西!”此時,他和女朋友烏麗托娃的手里已拿滿各式年貨:豬肉、枸杞、小米、豆腐、調料……
早在2004年,俄中貿易區就出臺相關政策,10多年來,黑河和俄布市不僅經濟互通互融,市民生活也逐漸融為一體。據統計,目前從黑河口岸出入境的進出口貨物已由1987年的2208噸增長至2015年的309643噸,其中進口貨物19.5萬噸,同比增長7.7倍。
新聞背景:2015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在復雜嚴峻的局面中,我國出口仍明顯好于全球主要經濟體。(記者 方 圓)
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最年輕的城市新疆霍爾果斯,市委書記王剛說:
“一年干了好幾年的活兒”
乘火車從烏魯木齊一路向西,行程687公里,到達霍爾果斯市。街道上一排排彩燈很是喜慶,這座古絲路上的百年口岸,年味漸濃。
春節前本是霍爾果斯市的旅游淡季,但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簡稱“中哈合作中心”)里卻是熱鬧非凡——各個商貿市場里,隨處可以看到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顧客,提著大包小包;還有的人腳下放著兩三個包裹,站在廣場上等車,準備回國。在香港光輝免稅店,客戶經理瑪依努爾·阿依達爾忙著接待客人,一邊跟記者說:“免稅店開業一年半,效益節節攀升。這幾天正趕上大家忙著置辦年貨,還有不少國外客人也想來淘點好東西。”
“2010年中央決定設立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2014年又成立霍爾果斯市。霍爾果斯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最年輕的一座城市。”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剛激動地告訴記者,“目前,已有26個重點項目入駐,總投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全年入出人員3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4%。去年一年,我們干了好幾年的活!”“一帶一路”建設更切切實實改變著當地人的生活。
來到郭振法家時,老人正在歸置新買的年貨。郭振法今年81歲,曾任霍爾果斯河流域管理處處長,在這已經生活了整整30年。“1985年我剛來的時候,霍爾果斯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更不要說是集市了。”老人聲音洪亮,“后來修了路,蓋起了高樓,更有了大大小小好多市場,這年也是越過越熱鬧。”
新聞背景:2015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勢頭良好,雙邊投資均有增長,一批重大項目開花結果。(記者 韓立群)
- 上一篇:
-
滿載年味兒的“城鄉文化號”
已是第一篇
-
滿載年味兒的“城鄉文化號”
- 下一篇:
-
從“伐木號子”到“冰雪之歌”
已是最后一篇
-
從“伐木號子”到“冰雪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