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記者張大川 李亞光 褚曉亮 劉碩 葉婧 馬曉媛)臨近除夕,年味漸濃,青海、吉林、山東等地的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的節奏正酣,蔬菜、海鮮、果品等貨品銷售也迎來了春節銷售高峰。
在距省會西寧約30公里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通過大面積的大棚蔬菜種植,即使在春節前后的蔬菜消費高峰,供需仍可維持,而且菜價也得到平抑。
“互助縣37萬人口,全縣60%以上的蔬菜由互助縣臺子鄉富農蔬菜專業合作社供應,縣內23個蔬菜鋪均由合作社配送蔬菜。此外還有不少沿街販賣的小販也從合作社批發蔬菜。”互助縣臺子鄉富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靳永明說,合作社擁有340個蔬菜大棚,每個大棚占地一畝,冷庫容量達1300噸。春節前夕,為應對蔬菜銷售高峰,合作社增加人手采集各類蔬菜,從臘月二十六日起,每天的批發零售量達100噸左右。
“除蘑菇、蒜薹等少數幾樣蔬菜需要從西寧市場上調運外,其他諸如蘿卜、油白菜、西紅柿、韭菜、茄子、香菜等絕大多數蔬菜,合作社可以滿足互助縣春節期間的供應。”靳永明說,除此之外,縣上的批發及零售價都要比西寧市便宜2元左右。
而在東北農村新春大集上,凍梨、凍柿子、凍魚、凍豆角等凍貨不再是絕對主角。記者近日在有著百年歷史的吉林省農安縣鮑家鎮新春大集采訪發現,隨著越來越多生鮮產品涌入農村市場,凍貨已經從冬季必需品變成一種懷舊的情懷。
在臘月二十七的鮑家大集上,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太平村村民伏慶霞買了不少生鮮產品:還在打挺的活魚,新鮮的水果,還有不少新鮮蔬菜。就在前幾年,這些生鮮產品在冬天很難走上農民的餐桌。
伏慶霞告訴記者,以前大集上賣鮮菜鮮魚的特別少,那時候家里條件也不好,所以過年都是買一些凍貨作為年貨。這幾年日子越來越好,鎮上的生鮮銷售點也越來越多。“新鮮的肉和菜比凍的好多了,有新鮮的誰還買凍的啊?”伏慶霞說。
不僅是伏慶霞,如今很多當地農民的消費觀念都發生了轉變。記者在大集上看到,經營凍貨的攤位前面顧客寥寥,而經營新鮮蔬菜的攤位前則圍滿了人。
在山西大同陽高縣大白登鎮潘寺村,菜農們則是以蔬菜的熱銷而喜形于色。“今年有了蔬菜大棚,這年兒是閑不下啦。”站在自家的蔬菜大棚外,60歲的薛亮樂呵呵地對記者說,“這不,菜販子剛拉走兩箱黃瓜,這幾天黃瓜的價好啊,平時不到一塊,這幾天能賣上四五塊錢!”
雖然立春剛過,我國大部分地區還籠罩在冬日的寒意中,但山東濟南郊區張而村的現代化溫室大棚里卻已有了春景:一畦畦草莓點綴其間,紅果綠葉相映成趣。
張而村是濟南市最早的草莓種植專業村,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面積種植大鵬草莓,是山東省最大的冬暖棚草莓種植基地之一,被譽為“草莓之鄉”。
濟南市歷城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技術科科長鄒永洲告訴記者,歷城區至今已有草莓大棚2萬多個,占地面積1.5萬畝,年總產量3000多萬公斤,年總產值3.5億元。
眼下,正是張而草莓上市的季節,外形艷紅、營養豐富的草莓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增添了喜氣,紅臉頰、甜寶、紅謄等3個草莓新品也已成為百姓節日餐桌喜愛的果品之一.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