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一行新春拜望師昌緒
滿載著光明日報全體職工的深情厚誼,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李春林一行專程拜望了著名科學家師昌緒(右三),為他送上一份濃濃的新春祝福。記者 楊慧峰攝
新春將至,神州歡騰。每逢佳節倍思親,對于光明日報而言,基層群眾就是我們的親人,廣大讀者就是我們的摯友。春節前后,光明日報=報編輯記者將走訪知識分子、基層干部群眾和熱心讀者,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傾聽他們的建議心聲,共慶新春佳節,共話和諧發展,送上我們最真摯的祝福。
龍年春節即將來臨,近日,滿載著光明日報全體職工的深情厚誼,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李春林一行,拜望了著名科學家師昌緒,為他送上一份濃濃的新春祝福。
冬日的上午,陽光照進師老的辦公室,透著融融暖意。師老熱情地把我們迎進屋,一坐下,他就打開了話匣子:“我這個人愛多管閑事,凡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92歲的師老說話風趣,思維敏捷。
他說:“過去孩子們都喜歡說長大了想當科學家,現在大家不那么希望成為科學家了!如果青少年都不熱愛科學,不從事科學活動,我們怎么成為強國?過去是求生存,現在是求強國——兩個概念很不一樣!求強國,就要有創造,有原始創新,要有相當一部分國際領先的東西。”
除了出差或家里有事外,師老幾乎天天到辦公室,中午也不休息。雖然高齡,但師老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發展的熱情絲毫沒減?!艾F在講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應該包括社會文化、科學文化。光明日報這樣的中央黨報,影響力廣,應該開設專欄,重點介紹我國的一些科學技術成就;要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抓住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或科普作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廣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推動全民族科學素質提高?!睅熇险Z重心長地說。
“現在媒體的科技報道有一個普遍問題,就是一般讀者難以看懂。您對此有什么建議?”李春林副總編請教道。
“要做好科技報道,首先要讓讀者愛看,可讀性要強。要做到這一點,媒體要重視自身隊伍建設:一是傳媒學院可以開設現代科學技術的課程,作為重點來學習;二是可以招一些有理工科基礎的畢業生,培養做記者。改善國民科學素養,宣傳工作很重要,媒體責無旁貸。”師老一再強調。
“可是現在搞科普創作,待遇太低,很難留得住人才啊?”對于大家的疑問,師老表示:“科教興國,科普宣傳工作應該提高到提升民族素質的高度。比如對于科技成果的報道,每一個重大科技項目完成后,應該有一個相關科普報道,要圖文并茂,讓老百姓知道為什么要開展這項研究。國家應該擁有這樣一批專業的科普人員,可以考慮在職稱評聘等方面向他們傾斜。”
其實,師老自己就是一個熱衷于科普宣傳的身體力行者。最近在人民大會堂和多個大學,師老應邀以親身經歷,為大學生作科學道德方面的報告,獲得了各界的好評。
對于青年學子們,師老始終寄予殷切的希望。“我認為,科普工作主要還是要影響年輕人——要引導他們熱愛科學事業,要讓他們有開闊的視野,有競爭力,這樣才能科教強國。對此我有一個建議,大學應該開設一門社會知識課程,引導大學生了解社會現象和國際大事,多思考一下怎么樣做好公民,而不能僅疲于應付幾門考試。”
談及人生感悟,師老對自己的人生選擇“無怨無悔”。“我總對年輕人講,不要老想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首先要想著為中華民族作貢獻——這是我在青年時期就立下的志向。為中華民族的振興作貢獻,獻身科學事業是重要的手段。所以1955年,即使我身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那個優越的環境里,也一定要爭取回國,哪怕回國后整天吃窩窩頭,也無怨無悔?!?/p>
“遲暮夕陽余熱暖,情真意切育英才。”這是師老與夫人合寫的《尋夢》長詩中的最后兩句。這是師老晚年熱心培育青年人才的寫照。祝福師老夫婦新春快樂,健康長壽?。ㄓ浾?張 蕾 袁于飛)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層)老黨員寄語新時代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層)老黨員寄語新時代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層·歡慶)給鄉親們唱一出好戲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層·歡慶)給鄉親們唱一出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