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月22日電(記者黃冠)在一間四五平方米的門衛房里,一張單人床占去了一多半空間,岳書坤老人在這里一住就是10年。
“我要不看大門,就很難找到看大門的人了。”岳書坤說。他今年71歲,從2000年退休至今,除曾間斷過一年外,一直在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園林路2號院當門衛,從2011年4月起,兼任光明路街道辦事處體育場社區的網格服務員。
“我住的居民樓,是平頂山市監獄家屬樓,有44戶、135人;我參與管理的社區網格,有6棟樓,229戶、637人,其中育齡婦女145人。”岳書坤告訴記者。因為當門衛和網格服務員,他的作息時間與家里人都不同。每天凌晨至夜里,他要到6棟樓下巡邏兩圈,早上5點起床為小區開門,接著再休息到7點,每天午飯后再休息兩三個小時。
“鄰居們都知道,我住在門衛房里,除了天氣太冷的一段時間,一年大部分夜里都開著門睡覺。”岳書坤說,“為了讓大家睡個安生覺,我晚睡幾個小時沒關系。”
做網格服務員,不光是夜間巡邏。岳書坤向社區網格內的每戶居民,都發放了“便民聯系卡”,上面有他的照片、聯系電話和10項《基本職責》:負責網格內社會維穩和綜治工作、負責網格內庭院居民區的衛生工作、掌握網格內勞動力就業與失業情況、配合社區組織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和社區教育活動、配合社區對低保戶實行動態管理……
2011年6月6日,社區組織鄰居節,岳書坤組織15名居民參加;中秋節,社區組織百家宴,岳書坤組織20名居民參加;10月3日,社區組織運動會,岳書坤又組織10名居民參加……鄰居都愿意和岳書坤多拉幾句家常話。
“我文化程度低,對現在的生活非常知足。”岳書坤說。
1941年,他生于河南省尉氏縣農村,1952年上小學,1957年高小畢業參加工作,2000年從平頂山市監獄退休。現在,他每月退休工資是2100元,當門衛每月收入610元,當社區網格服務員完成每月10項《基本職責》可收入530元。
岳書坤家住在四樓,有80平方米,水泥地面,擺設陳舊。2010年12月,岳書坤的老伴因宮頸癌去世。2008年,他為老伴看病花20800元,“新農合”報銷了3900元;2010年,又花21800元,又報銷了11200元。他們有兩兒一女,大兒子沒工作,大兒媳婦在2009年下崗,孫女上初中;二兒子在煤礦上班,二兒媳婦在1998年下崗,孫子上初中;女兒沒有正式工作,女婿在煤礦上班,外孫子上小學。
岳書坤的家人沒有一人“吃低保”,“說實在的,我也曾想過給兒媳婦申請個‘低保’,又考慮到能堅持著,就不要向國家伸手了。”岳書坤說。
“孩子們都勸我享清福,說你年齡大了,不要干了。我就說不讓我干,坐在家里看電視,你們都出去了,我一個人太孤獨。現在我老有所為不孤獨,身體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心情非常好。”岳書坤笑著說。
【鏈接·地方領導有話說】
社區建設要實打實不要空對空
董漢生(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委書記):我曾到德國一家工廠參觀,感觸很深。一名殘疾人,抖動著雙手向制作蠟燭的模具里放蠟燭蕊兒,20分鐘都沒能放好,但他的工資和正常人一樣,一分不少。我問社區的工作人員:為什么不找一個人替他放蠟燭蕊兒?對方說,哪怕他一天只放好一根蠟燭蕊兒,那證明他的勞動受到了社會尊重。
隨著社會化服務從單位、企業剝離,社區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社區建設,關鍵是要每一個人都受到尊重。比如,天冷了,哪家的被子薄,如果社區服務人員能及時發現,把一床被子及時送去,這就表示社會的溫暖。
社區建設是一項艱辛的、細致的、持久的工程,要實打實不要空對空。除了黨委、政府重視,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增加投入,重要的是增強公民意識,使每位居民融入社區建設中來,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 上一篇:
-
風雪邊關 無名小站暖意融融
已是第一篇
-
風雪邊關 無名小站暖意融融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