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國”這個詞語牽動著國人的心,今年兩會期間,記者在黑龍江省代表團駐地采訪時發現,一些全國人大代表談起文化強國有著說不完的話。 翟友財代表: 鼓勵社會力量支持文化事業 翟友財是黑龍江省密山市柳毛鄉團結村水稻協會負責人,這位來自最基層的人大代表對文化建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這些年來,他靠著黨的好政策賺到了錢,當他看到當地文化建設急需資金支持時便慷慨解囊,每年拿出30萬元舉辦密山市春晚,拿出20萬元在元宵節燃放煙花,還拿出50萬元扶困助學。這些善舉一做就是多年,累計幫扶資金近千萬元。在翟友財的帶動下,密山市很多有識之士也加入到了支持文化建設的隊伍中。 翟友財說,國家好比是大樹,文化就是樹根,根系發達了,枝葉才能茂盛,這就需要我們對樹根盡心盡力、施肥澆水,文化強國需要全社會的鼎力支持。翟友財呼吁,應當建立各級文化發展基金,鼓勵社會力量支持文化事業,特別是要對那些能夠做大做強的群文品牌和文化產業品牌進行扶持,為文化走出去打基礎。 關彥斌代表: 加強民族文化保護傳承 “文化強國離不開民族文化,特別是少數民族文化強有力的支撐,而滿族文化博大精深、淵源久遠,是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葵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關彥斌說。 本身就是滿族人的關彥斌,多年來為滿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做了大量工作,不僅成立了協會組織、創辦了刊物,還多次協辦、贊助大型文化活動。關彥斌說,黑龍江有近百萬滿族人,是滿族的發祥地,友誼縣有1800年前的挹婁王城——鳳林古城;牡丹江的寧安渤海鎮,有唐代渤海國國都的遺址;哈爾濱市阿城,是女真人崛起的地方,女真人在這里建設了規模宏大的金代第一都城——金上京會寧府。我們應該順應旅游業發展的大潮流,打造一批有鮮明滿族風格的特色獨具的旅游景點。 楊天夫代表: 制定目標做好每件事 楊天夫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泰富電氣公司董事長,多年來,他對農村和基層文化建設十分關注。楊天夫說:“當我看到很多農民在一起開心地扭秧歌、跳舞做操、唱歌畫畫時,我從心里由衷地感到高興。農民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綜合素養提升了,這才是當代中國的農民。”楊天夫強調,文化強國是一個很遠大的奮斗目標,必須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要戒驕戒躁,不能急功近利。他建議制定文化強國戰略目標,在全國形成文化強國發展體系,并且細化到做好每件事。 費聿玲代表: 從教育抓起 從學生抓起 “文化強國要從孩子們抓起,幫助他們從小樹立這樣的理念:文化的強大是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黑龍江省黑河市黑河小學校長費聿玲說。 黑河市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黑河小學的學生來自國內以及俄羅斯、越南、烏克蘭等國家。孩子們在這里除了學習語言,還要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了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學校成立了以中國學生為主、多國學生參與的揚帆藝術團,該團多次為世界各國的朋友演出。費聿玲建議,要實現文化強國之夢,中國文化就必須走出去;應當制定文化培訓計劃,從教育抓起,從學生抓起。 那輝代表: 多培養基層文化人才 “文化強國需要人人參與,為文化建設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黑龍江省安達市勞轉辦工人那輝說。那輝介紹,這些年來,安達市的文化建設有了質的變化,群眾文化開展得有聲有色,文化產業逐年上臺階,文化設施建設實現了全覆蓋。“這都是我看到的,在廣場、在禮堂、社區文化室,每天都能看到手拿各種樂器吹拉彈唱的人們。就連我這個平時不怎么喜歡運動的人,也架不住秧歌隊和健身操的誘惑,主動加入到里邊。”那輝認為,文化強國離不開人才,因此,她建議,國家要多培養文化建設實用型人才,特別是基層和農村的文化人才,通過實施文化人才戰略,為文化強國的早日實現打下基礎。 梅章記代表: 讓文化產品占領國際市場 近年來,黑龍江省雙城市老村長酒業拿出上千萬元支持文化產業,為黑龍江的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該公司生產部經理梅章記告訴記者,文化強國夢想的實現,離不開經濟,特別是離不開文化產業,就拿歐美一些國家來說,他們的文化產業很發達,通過大量的文化輸出,其文化理念已影響到我們的一些青少年。比如,美國的大片多數用的就是文化加科技模式,通過大畫面、夸張的情節和吸引眼球的技術手段,征服了我們的大批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梅章記建議,國家應當拿出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和政策,制定文化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通過強有力的市場運作,讓我們的文化產品占領國際市場。(記者 張建友) |
- 在線評論
- 相關報道
- 新聞聚焦
- 聯盟聯播
- 深度評論
- 專題活動
- 身邊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