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文明委印發了《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志愿服務工作呈現出全民化、專業化的趨勢。連日來,志愿服務制度化成了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意見》中指出,我國的志愿服務還處在初始階段,表現之一:機制體制不夠完善。
代表談問題:長期關注公益慈善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接力出版社審讀員覃文靜委員指出,在國外,志愿服務工作已逐漸呈現出專業化、全民化趨勢。比如在美國,參與志愿工作的多數是成年人和老年人。相比之下,制度缺失是我國志愿服務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 >>>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德明指出:避免“3月5日人人雷鋒,3月6日不扶老人”的尷尬。建立志愿者制度化之后,可以定期對志愿者進行一定的專業化培訓,例如護理、急救、心理輔導等。 >>>詳細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茅永紅認為,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帶有臨時性、隨意性的缺點。>>>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鄭永扣(上圖,前左)說,我們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套規范系統的志愿服務制度,志愿服務制度化勢在必行。>>>詳細
志愿服務體系需要完善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茅永紅認為,需要完善社區志愿服務體系,使社區志愿者隊伍以及服務體系達到自主治理、自我服務的目標。 >>>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農學院院長邢克智向大會提交建議,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邢克智建議,優化志愿服務環境、社會與各界支持,志愿服務計入學分、提供培訓;強化大學生志愿者的組織與管理,通過注冊登記、開展培訓、指導大學生志愿者開展活動、評價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績效等,推動大學生志愿者組織運轉更有效率。 >>>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說,為正規化、課堂化傳承雷鋒精神,海南大學今年起將學生的志愿者活動算學分,并錄入學生檔案,和學歷一樣跟隨一輩子。 >>>詳細
代表建言:如何加強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
明確志愿服務的權利和義務
全國政協委員覃文靜:明確志愿服務的權利和義務,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自己權益可以得到保障的,什么是可以發揮自己的能量為社會服務做貢獻,共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城鄉的差別、領域的不同,搭建多種多樣的志愿服務組織、機構和平臺。 >>>詳細
建立志愿服務保障、服務、評價、激勵機制
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沈志剛認為,世博會以后志愿者精神漸入人心,但志愿服務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要使志愿服務長效化,一要有組織,不能一窩蜂,更不能一陣風;二要規范管理。 >>>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支部書記駱云蓮代表告訴記者,汶川地震發生后,抵達災區的國內外志愿者多達300萬人次。“雖然志愿者都是無償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建立一種社會認可、評價、激勵機制,比如說建立志愿者服務檔案,還可以記入志愿者個人檔案中,把志愿者的積極性保護好、發揮好。” >>>詳細
來自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黃思村的大學生村官桂千金代表建議,政府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建立政府購買、資助志愿服務項目制度,以及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提升志愿者服務的專業水平。 >>>詳細
《意見》中指出,我國的志愿服務還處在初始階段,表現之二:活動開展不夠經常。
代表談問題:“雷鋒三月來、四月走”,一窩蜂、走形式、掃大街式的一陣風
全國人大代表崔堅說,應該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志愿服務。志愿服務不應該拘泥于某種形式,而是應該貫徹志愿服務的精神實質。>>>詳細
團隊志愿者每到三月 盡量避開“高峰”
上海華日服裝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朱雪芹代表說,早在2009年,她就在普陀區團委、司法局等部門支持下,成立了朱雪芹志愿者服務中心。當時的初衷是傾聽社情民意,幫助碰到困難的農民工等。但幾年來,隨著知名度提高,不但是農民工,許多上海市民碰到問題也來求助。平日里為弱勢群體多提供需要的服務。比如,去敬老院總是在其他月份,也不是為老人集中理發、洗澡之類的事情,而是陪老人聊聊天,或者整理房間、清洗衣物等更貼心的服務。 >>>詳細
代表談經驗
志愿服務平臺有助于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
張育彪在兩會休息時間通過廣東志愿者手機客戶端預約報名志愿服務。李細華 攝
張育彪建議,志愿服務平臺更重要的是讓志愿者在活動中感到充實,提升自我。這就對志愿者組織以及志愿活動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再是傳統的掃大街式的“一陣風”,而要在社會建設中,把志愿者的積極性與自身需求結合起來。 >>>詳細
最希望志愿者服務隊伍是穩定的
“要建設和諧社會,還真不能缺了志愿服務這一環。”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梨樹園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余梅說,我們在社區開展居家養老工作,為孤寡老人開展陪聊、陪讀、陪看病等志愿服務,最希望志愿者服務隊伍是穩定的,因為穩定的志愿服務能建立感情紐帶,滿足老人的情感需求,提供的服務也會更加熟練專業。>>>詳細
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全社會、多部門、廣人群參與的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基層組織建設部原部長郭穩才說,志愿者服務長效機制的建立不能單憑一個部門、一個團隊,而是需要全社會、多部門、廣人群參與的機制,也就是常說的“人多力量大”。>>>詳細
《意見》中指出,我國的志愿服務還處在初始階段,表現之三:服務水平不夠高。
代表談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柳州市委專職副主委韋秋利:一些有心、有志于志愿服務的人士,不能很好地開展志愿者服務,而一些需要志愿者服務的人也得不到志愿服務,沒有一個相應的機構來做一個橋梁把兩者連接起來。 >>>詳細
招個志愿者怎么就這么難?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文聯主席顧久為志愿者招募的事情發起愁來,“要招50多個文藝志愿者下鄉教留守兒童,已過去3個月了,現在才招到10個人”。顧久感慨道:“不是說現在年輕人都熱衷做志愿者嗎?我要招個志愿者,咋就這么難?” >>>詳細
公益行業嚴重缺乏專業性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范冬萍教授認為,“公益行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與相關人才的缺失有關。”公益行業目前面臨多重困境:首先,嚴重缺乏專業性人才,與其他機構相比,公益組織提供的薪酬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都沒有優勢;第二,公益行業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偏低。我國的公益行業從業人員幾乎沒有公益專業出身的。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背景,導致這些從業人員在從事公益行業時出現無法準確理解公益組織的使命、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違反公益行業慣例的問題,從而引發社會公眾強烈批評的情況。 >>>詳細
代表回應問題
可多種方式解決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汪鴻雁回應說:“他(指貴州省文聯主席顧久,編者注)可以通過中國青年志愿者網,或者聯系團貴州省委、貴州青年志愿者協會來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每個省份都有青年志愿者協會的網站。在北京、上海、廣州、青島等志愿服務事業發展迅速的城市,青年網友可以直接在網站上登記注冊成為一名志愿者,并從網站上挑選合適的志愿服務項目進行報名。>>>詳細
3月1日,在廣西南寧市南寧火車東站工地,志愿者在為農民工測量血壓。當日,2014年廣西學雷鋒集中志愿服務活動舉行。新華社記者 周華攝
代表建言
需要專長的志愿者提供多樣化、便利化、個性化的服務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茅永紅認為,“只有招募到有各種專長的志愿者,才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化、便利化、個性化的服務。”茅永紅提議,要建立健全社區志愿者隊伍登記注冊制度。他舉例說,湖北武漢的百步亭社區依托中國社區志愿服務網,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冊制度,建立志愿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引導志愿者長期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活動。許多青年志愿者通過網絡注冊當了社區志愿服務者,通過網絡獲取社區居民服務需求,進行服務對接。還應把物業公司納入社區志愿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物業員工與居民相熟相知、有技術專長、人多的優勢,組織員工在認真履行物業服務合同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便民服務和延伸服務。 >>>詳細
全國人大代表、華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范冬萍教授提交建議,根據國際通行的做法,公益行業的人才培養應從大學開始。因此,將公益教育納入到我國高等學歷教育體系之中,允許各高校探索符合中國特色的公益人才培養模式,能為公益行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也能鼓勵更多的有志之士從事公益行業。建議民政部加強對公益行業從業人員的管理,盡快出臺對公益行業從業人員管理的辦法,明確公益行業從業人員在出現違背自身職業道德、社會公序良俗,侵害公共利益,違反法律等情況下,所應該承擔的責任。針對其中部分嚴重違法的行為,還應規定禁止從業。 >>>詳細
建立全國志愿者服務數據庫 作為社會評價和個人征信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啟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麒建議建立全國的志愿者服務數據庫,他說:“很多志愿者帶著一腔熱血無償、無私地奉獻并不是為了索求回報,但我們應詳細記錄每一個志愿者的服務內容,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可以將這種志愿服務數據作為一個人重要的社會評價和個人征信,這樣就能真正地將志愿服務長期化、常態化,而不是僅僅存在于特殊的日子里或個別的區域內。” >>>詳細
【結語】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對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上有了許多不錯的探索,比如中央文明委印發了《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團中央修訂了《中國志愿者注冊管理辦法》,推進大型賽會、應急救援等志愿服務的標準化建設,民政部探索建立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各地不斷探索建立健全志愿服務記錄制度,為志愿者建立“愛心帳本”,完善志愿服務記錄制度,多個省區通過地方性的志愿服務法規。我們也期待著,通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努力,加快全國性志愿服務立法進程,以規范和促進志愿服務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