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殷興山 全國人大代表、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靜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信義兄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東林 背景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共享,推動建立自然人、法人統一代碼,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黑名單”一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凸顯了政府建設誠信社會的決心。建設“失信難行,守信暢通”的誠信環境,征信單位、政府部門、司法機關、企業該如何作為?昨日,湖北團3位全國人大代表就此展開熱議。 征信體系需完備:不能換個“馬甲”就可逃脫懲戒 記者:眼下,一些失信者上了黑名單,但換個地方、換個“馬甲”,就能逃脫懲戒,繼續不誠信行為,原因何在?如何讓黑名單真正發揮作用? 殷興山:目前,人民銀行已建立起比較完備的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只要是與銀行發生信貸關系的企業,相關信用記錄都已記錄在案,部分暫未與銀行發生信貸關系的企業也有記錄。同時,法院、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都已經著手就他們主管服務的領域來建立信用體系。 但是很多行業、部門的信用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信用信息“孤島”,這是黑名單不能真正發揮作用的主要原因。要加快推進行業、部門信用信息數據整合,盡快實現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將信用之網越織越密,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倒逼企業講誠信。 李靜: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失信黑名單,我省共有201件案件、239名失信被執行人信息錄入其中。曝光失信黑名單,目的就是利用社會力量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信用懲戒。人民法院還把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向政府相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等通報,供相關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準入、資質認定等方面,對失信被執行人予以信用懲戒。這一舉措,發揮了較大的威懾作用。 讓失信成本大于守信成本:一旦失信就會“攤上大事” 記者: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個人很珍惜自身的信用,因為一旦失信,就會“攤上大事”。如何借鑒他們的經驗,增強人們守信的自覺? 孫東林:失信行為為何頻頻發生?一方面失信懲罰過輕。現有法律法規對信用缺失懲治力度不夠,不足以形成強有力的法律約束,企業失信行為成本低;一些企業即便上了黑名單,也只是交點罰款了事,并未真正觸及失信企業的生存。另一方面,誠實守信的企業,也沒有將信用轉化為無形資產的渠道和機制。 建議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治力度,增大失信行為的法律成本和經濟成本,讓那些昧著良心賺黑心錢的企業不敢輕易伸手。同時,通過征信評級,讓信用資產成為守信企業最大的財富,讓信用真正能變成“真金白銀”。 李靜:今年,省法院將對失信者加大執行力度。對有能力但拒不執行義務的,要綜合運用查封扣押、媒體曝光、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費、司法拘留等手段,予以強制執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加大執行力度的同時,把依法執行和講法說理、協調和解等結合起來,努力做到依法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又兼顧負債企業的生存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 標準化建設在推進:企業將獲唯一“身份證” 記者:企業統一代碼,是征信體系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方面,目前進展如何? 殷興山: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企業還沒有統一代碼,眼下完善、整合工作正加快推進。統一代碼就像企業的身份證,是唯一身份證明。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系統建立以后,銀行、稅務、工商等部門可對企業身份的真實有效性進行核準,可有效防范各種風險、實施相關獎懲措施。 但整合大量信息可能會增加信息泄露風險,信息安全和公權力濫用查詢權限的問題必須加以重視。在建立代碼制度后,建議對信息的使用條件、使用程序、管理機構、管理方法、泄露后的法律后果等,加以明確。 孫東林:除了法律和制度約束外,還要加強誠信教育。誠信是社會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維系社會正常秩序的基本準則。要以誠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教育;要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中堅持專項教育和治理,讓守信光榮、失信可恥成為社會共識。(記者 江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