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在節目中拿著口罩說霧霾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轉發崔永元回應 “總理,您好!我是《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法人微博的記者……”“我是新華社和新華網記者……”在今年兩會的各場新聞發布會上,提問記者的身份多樣性這一細節體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入融合。從網絡媒體走進兩會,到微博、微信“直播”兩會,再到如今利用各種傳播手段充分融合報道兩會,新媒體技術在進步,兩會報道也在不斷提升著自身的魅力指數。 聽 曹林視頻評兩會 鏡頭回放 中青在線兩會期間推出全新欄目《曹林說會》——《中國青年報》評論部主任曹林從版面上“走下來”,一會兒穿著馬甲、一會兒戴起口罩,在這檔視頻欄目中用他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在嬉笑怒罵中激情點評“憑啥提公務員漲薪就挨罵”“兩會請脫去敏感詞”,希望透明與開放的中國有傳播的自信;在悠揚跑調中唱著“霧霾版”的《北京歡迎你》,說出兩會期間“甚至希望北京出現一場霧霾”的驚人之語,為的只是讓霧霾成為最直觀、最生動的提案議案,能盡早“在塵埃中創造奇跡”。 點評延伸 緊跟代表委員議題、評說兩會熱點話題,微議點評深入淺出,《曹林說會》在中青在線、視頻網站優酷甫一上線,就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雖然有網友覺得視頻剪輯稍顯粗糙、現場布置也過于簡單,但更多的網友對于這種視頻評論創新給予了較高評價。比如,網友“@librakoque”就留言指出,評論采用視頻的形式,可以形成更清晰、獨特、稀缺的人格體特征。 盡管《曹林說會》在很多方面還需要改進,比如更清晰的人格體、更精良的節目制作以及主持人的娛樂精神、語言表達形式等。但這樣視頻評兩會,是《中國青年報》此次兩會報道的一大創新亮點。出了鏡、過嘴癮的曹林,在面對不足時坦言“媒體人總是在慢慢成長”,也直言犀利點評“說了不白說”。 看 體融合報兩會 鏡頭回放 《兩會e客廳》是《人民日報》首次推出的全媒體高端訪談欄目,在今年兩會期間集中推出。3月3日,《兩會e客廳》第一期訪談正式推出,從這一天起:訂閱量300多萬份的《人民日報》設專欄刊發;擁有3000多萬“粉絲”的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每日推送;每日頁面瀏覽量超兩億的人民網在首頁醒目位置推廣;遍布全國的兩萬多臺《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同步更新;廣東衛視、浙江衛視等合作媒體在黃金時間播出。 點評延伸 谷歌眼鏡火爆亮相,4G手機搭上兩會報道“直通車”……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采訪裝備,成為今年兩會新聞大戰中最具技術含量的看點。新技術日新月異,媒體融合報道兩會如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融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微博、微信、地圖、網游等媒介形式于一體的報道陣容是很多媒體兩會報道的標配。《兩會e客廳》欄目統籌張煒談及該欄目時也表示,《兩會e客廳》是“一魚N吃”的全新嘗試,集優質內容、統優勢資源、聚優秀團隊,這就是他理解的媒體融合。 想讓百姓365度無死角立體“看”兩會,單打獨斗不過癮,各媒體還聯合起來搭建全媒體立體報道平臺。比如,人民網邀請27家發行量居榜首的地方報紙、5家門戶網站及兩家綜合平臺,共同啟動2014年兩會報道全媒體平臺。這么多媒體合力提供圖片、文字、評論和視頻內容,不擔心報道不全,只擔心讀者看不過來。 議 微博直言說兩會 鏡頭回放 《人民日報》法人微博3月2日19:27發布微博《人民微評:代表委員沉默,就是人民失語》,直言“如果只知道熱烈鼓掌、點頭稱是,人民民主如何體現?質詢政府,請動真格;會場討論,何懼觀點交鋒?代表委員當銘記: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語;你認真,民主才能運轉起來!”3月3日凌晨,剛開通微博十多天的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轉發該微博并說:“說得很中聽。我們敢發言你敢發布嗎?”人民日報法人微博迅速轉發并回應:“呦,先把這條發布了。” 點評延伸 兩會時間剛開啟時,《人民日報》法人微博和政協委員崔永元的一個小“PK”,給兩會增添了幾分活潑,同時也契合了民眾的期盼:代表委員敢于觸碰敏感話題,媒體通暢讓民眾看到、聽到,雙方形成會場內外的互動。一向以嚴肅著稱的黨報,官微卻給出這一“萌”回應,很有感官沖擊力,真真正正地改了文風。網友樂見此變,但更希望改變不僅僅是用一兩句俏皮話,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轉作風、改文風的態度,不忽悠、不晃點,報道語言“說人話、接地氣、有干貨”。(記者 袁舒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