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報道引共鳴:傳承家風離不開“祖國”情懷
發表時間:2015-03-13   來源:中國文明網

    3月11日,本網推出兩會報道綜合稿件《代表委員話文明:好家風是伴隨中國人一生的正能量》引網民熱議。廣大網友認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下,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注重家庭建設正當其時。

    有網民提出,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家風家教的優良文化傳統,許多古代先賢,近現代領袖、名人都是好家風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網友“雨曉荷”指出,“家和萬事興”一語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七回:“大凡一家人家,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最早來源于《論語》“禮之用,和為貴”。

    網友“凌保康”說,家風是岳母刺字所表現出來的“精忠報國”之心,是孟母三遷中表現出的求知、向上精神,也是顏之推著述《顏氏家訓》時所強調的“去奢”“行儉”“不吝”。宋代李邦獻所作《省心雜言》有言,“無暇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家瑞。”良好家風實際上也可以為“國器”。中國古代岳母刺字、曾子殺彘等故事人們耳熟能詳,這些故事承載著中國人一直追求、堅持的忠義、誠信等良好品質,這些故事成為千古美談,相關人物也成為榜樣?!傲璞?怠痹谠u論中提到,開國元勛朱德同志在《我的母親》中是這樣回憶他的母親的:“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婦女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蠶,紡棉花?!被蛟S母親的樸實、勤勞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影響了他的人生。朱德同志長大后樸實、勤勞的作風為中國革命、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國之大器”帶來的是“萬民之利”。 

  我們的祖先常常教誨人們“養不教,父之過”,恰恰說明了家風的重要性。網友“銅錢草”提出,正如三字經里面,大家都傳誦的經典那樣“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沒有孟母的三遷和斷機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光芒也許就不會早早地閃爍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里?!案]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更是優秀的家風培育了五個優秀的進士。  

    家風在成功人士身上表現特別明顯,也留下了顯著的印記。網友“言立方”提出,對于作家遲子建來說,由于靈感對于作家總是需要源源不斷才能夠寫出自己喜歡的作品,而其母親對于她的影響就呈現在作品中,從而給我們奉獻了源源不斷的作品。或者對于作家來說,這樣的影響只是個例的話,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即使沒有家風的慣例,或者就是父母的言行就能夠影響我們的一生。因為父母總是我們人生的最好的老師,更是第一位老師。

    網友“一匹馬”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治理家和國的美德座右銘,更是傳統文化一直強調個人、家庭和國家美德建設的有機統一。好的家風家訓不僅炎黃子孫的內心深處難以割舍的珍貴情感,更是引領他們正直為人、報效祖國的動力因子。一個對家庭榮譽感不強的人,民族情懷有幾何還真不敢相信,更不能指望他們為了國家利益去拋棄“小我”。從個人到國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紐帶,父母長輩為我們創立的好家風是愛和責任中的集中體現,這份家庭美德更應該融入我們血脈,烙印在我們心中,從而轉變為國家民族出力的美德載體,轉變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延續不息的動力。  

    有網民認為,家風作為家庭文化的精粹,在凝聚家庭合力、提煉家庭傳統、推動家庭成員素質整體提升方面,作用不可代替。

    網友“曾雪”說,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家風無形中讓良好風尚在家庭成員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進而影響著子孫后代的價值取舍、行為表現和夢想追求。有“好家風”的家族,總是凝聚力格外強;有“好家風”的家庭成員,其行為舉止,總是帶著一絲絲傳統和高雅。而當家庭成員因著“家風”的浸潤和影響,自覺或者不自覺得將家庭的良好行為準則帶到了天涯海角、生活各處的時候,文明、夢想和未來,就在腳下。家庭是游子們的心靈“大本營”,家風則是遍灑著文明和禮儀的“鄉土”。

    網友“胡一峰”認為,家庭的情感意義滲透到家庭各項功能之中。以養老為例,孔子早就敏銳地指出,“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隨著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孔子所謂的“能養”必將以社會化的方式變為最基本的養老需求,對“敬”與“親”的要求則將進一步提升。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或許可通過道德教育習得,但發自內心的親近感卻非一朝一夕可以養成,它有賴于長時間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家教和家風的熏染。作為社會化的一環,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也是“規矩”養成之所。家教和家風,體現的正是家庭的道德規約力。 

    網友“言立方”提出,家風對于整個社會來說也有著不容缺少的意義。在這樣的組合過程中,如果家風促進社會粘合程度上有著特殊的成分的話,我們注定就能夠實現這樣的過程。即通過家庭中的家風對于每個人的行為習慣產生積極影響,從而讓其習慣符合整個社會的行為規范,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能夠希冀整個社會秩序的隨之改變。由此可見,家風作為人生大廈奠基石來說,能夠帶動整個社會風氣的變化。 

    網民提出,好家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家風的培養要與時俱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指路明燈”。

    網友“吳燕”認為,營造良好的家風關鍵問題是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應該從家風的營造入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導,父母親有義務從自己做起,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將正確的“三觀”引導植入孩子心靈世界,為其健康的成長培養厚實的沃土、奠定踏實的精神基礎?!皡茄唷碧岢觯?strong>設立“家風教育日”有助于社會正能量的代代傳承。可以借助當前已有的傳統節日實行家風傳統的教育,比如“清明節”“中秋節”,讓孩子們在節日中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和禮儀精華;要營造家庭和睦的氛圍,讓孩子在催生勤儉節約、尊老愛幼等美德的家庭沃土中生長,汲取正能量,為人生保駕護航。  

    網友“李凱歌”認為,重視家庭,首先要重視孝道。在現代社會,法律法規對“孝”的具體表現和形式沒有明文規定。在古代宗法社會,子女要對父母惟命是從,“孝”有些強制的意味,在新時代,新時期,沒有強迫的“孝”則是一種更高的要求。今日之“孝”當是本能之“孝”、自覺之“孝”,要把“孝”當作一種高貴的品質,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特質?!袄顒P歌”說,在道德層面,“孝”是“1”,沒有這個“1”,后面有再多的“0”也毫無意義。做到“孝”,關鍵要有一顆永遠跳動的孝心,不要把盡孝當作一種負擔,而要把它作為一種不需要理由的責任,只有盡孝的時候感到幸福、感到甜蜜,那才是真正的孝。

    網友“一匹馬”說,無論是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對每個人的“小家”的諄諄教誨,還是這次全國性的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家風家訓”,要求修補某些家庭的“斷裂鏈條”,都向我們所有的家庭發出了重視家庭美德建設的信號。如何將好家訓好家風與時俱進,培植我們的子孫后代的良好品德,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的指路明燈,中華的傳統道德美德就是我們的給養。我們所有的家庭只有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不斷對照前行,我們家庭美德才會日臻完善,民族的大家風大美德才會日益興盛,我們的社會穩定和未來發展才會有強大的精神保障和動力源泉。

   家風傳承更離不開“祖國”情懷,更應該用“祖國”的情懷去沐浴滋養。 網友“吳新德”說,家和國是一脈相承的,小家需要強國為后盾,家風自然離不開“祖國”情懷。家風的傳承自然也應該為國家和社會擔責任盡義務。家是社會的細胞,是國家的細胞。好家風是社會文明的催化劑,是國家發展的力量源泉。家是國的“兒女”,家風傳承理應承載國家情懷才完美。家國情懷為一脈,國之康泰庇佑家之幸福,家之幸福又助推國之康泰。因此,家風國情要融為一體,傳承家風更別容許丟了“祖國”情懷。家風國情相融合,才是傳承家風最好的途徑,當好好踐行之。

 

責任編輯:賈 玉韜
分享到: 
更多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欧美一区 | 右手影院亚洲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A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国产精品 | 在线播放AⅤ免费播放国产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