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孫鐵翔 王卓倫) 兩會會期沒過半,就迎來了為“半邊天”過節的日子——“三八”婦女節。 每年的兩會都會遇見“婦女節”,今年又恰逢我國正式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國策20周年,保護婦女免受家庭暴力、解決就業性別歧視等關乎女性的議題,少不了被代表委員們熱議。這不僅喚起我們對保護女性權益的意識,也引發了對于家庭建設的思考。 畢竟,在當今社會,許多女性都當之無愧“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忙得起工作,能孝敬爹娘”。在家中,她們是蕙質蘭心的“賢內助”,把“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在職場上,她們雖不一定都是雷厲風行的“女超人”,至少也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女勞模”,為國家這個“大家”拋灑汗水。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家,有家庭的溫暖。羅素說:“最好的愛是彼此給予恩惠。”家就是這樣一個承載幸福的港灣,不僅是夢想的起點,更是前行的動力。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都體現了中國人提到“家”時那股濃濃的暖意。 家,是家教的傳承。全國婦聯正在面向全社會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正如一名女性,只是“靠臉吃飯”,社會認可度必然大打折扣——“內外兼修”才讓人由衷佩服。同樣,一個家,是否稱得上是“最美”,不僅要外在表現為和睦的關系,更要有內在的家教、家規。 家,是家風的寄托。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國家的長治久安,社會的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每一個小家庭的家風、家德。作為男性領導干部的妻子,女性不僅應該是“賢內助”,還應成為清正廉潔的“助推器”。而女性領導干部自身,也要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 對于個人來說,家是心靈的港灣;對于國家來說,家是社會和諧的細胞。是“家”組成了“國”,“國”還原為“家”。家好,國才能更好。內有家庭建設的滋養,外有國家建設的支撐,才能延續生生不息的力量。每一個小家庭滿滿的幸福感形成合力的結果,將是中華民族穩穩的收獲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