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崔靜)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5年,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怎樣的形勢?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地推進以市縣為重點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進展如何?農村環境如何保護?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 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 問: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總體形勢如何?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環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2014年,全國地表水好于Ⅲ類水質水體比例為63.2%,較2013年上升1.9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水體比例為9.2%,較2013年降低1.0個百分點。全國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1.1%。 國家把節能減排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地方各級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層層分解落實任務,強化目標責任考核,狠抓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在電力、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中,淘汰大批落后產能。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規模由2005年的5200萬噸/日提高到2014年的1.7億噸/日;煤電機組安裝脫硫設施由4200萬千瓦增加到8億千瓦,安裝率達95%;機組脫硝設施由3000萬千瓦增加到6.9億千瓦,安裝率達82%。 問:近年來,我國在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 答:2014年,中央財政下達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00億元,支持重點區域10?。▍^、市)大氣污染防治。 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考核辦法后,環保部聯合有關部門發布實施細則,加快出臺配套政策,目前22項配套政策措施已完成19項,需要出臺的25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發布20項。環保部還加強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印發《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去年1至11月,已超額完成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年度任務,淘汰燃煤小鍋爐5.4萬臺。 與此同時,環保部積極推進水污染防治,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對未通過考核的地方政府負責人進行約談,并實施區域環評限批。會同相關部門印發《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2013—2020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55億元,支持64個水質較好湖泊保護。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環保部完成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積極配合全國人大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制定了一批農用地土壤環境監管方面的規范性文件。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提檔升級 問:近年來,各地持續推進以市縣為重點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進展如何? 答:2013年,中央批準“生態建設示范區”更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為經中央批準的唯一以生態文明冠名的創建工作。目前全國有16個省開展生態省建設,1000多個市、縣開展生態市、縣建設,92個地區已經建成國家生態市、縣。 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基本條件和具體指標要求可以形象地表述為“找一條路子,換一種活法”。找一條路子,是指找到一條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質量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從而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換一種活法,是指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環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期,我們要以市縣為重點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工作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提檔升級。統籌考慮東、中、西部地域特色和經濟發展階段,分類推進。已經建成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地區,要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進一步加大實踐探索力度,不斷深化、不斷提升,以綠色變革力推轉型發展。 中央財政安排255億元農村環保專項資金 令1.1億人受益 問:當前,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我國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成效如何?下一步如何推進? 答:近年來,環保部、財政部大力實施“以獎促治”政策,采取連片整治的方式,解決了一批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飲水安全、生產生活污染等農村突出環境問題。截至2014年底,中央財政共安排農村環保專項資金255億元,支持約5.9萬個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直接受益人口達1.1億人。 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農業源污染占比高,接近“半壁江山”;二是全國村莊整治率僅10%,環境臟亂差現象普遍;三是面臨城市和工業污染轉移的巨大壓力;四是生態系統退化沒有根本遏制。 下一步,環保部將聯合有關部門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進城鄉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農村環境執法力度,防止城市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二是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深入實施“以獎促治”政策,采取整縣推進方式,重點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三是改革創新農村環境保護制度。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健全農村環境設施長效運行機制,把地方政府的農村環境保護責任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