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王菲菲 王井懷)厚度為0.005毫米的地膜比0.01毫米成本更低、強度更大,卻因達不到0.01毫米標準而無法上市;科研項目驗收時需將經費花完,但驗收的錢從哪兒來……
“創新是五大發展理念之首,科技創新更是全面創新的引領?!比珖舜蟠硪裾f,相關的一系列法規制度激發了廣大科研人員的活力,但在科研領域仍有一些“荒唐事兒”,科技創新還需繼續突破困境。
姚建民是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搞了30多年科研工作,深知科研人員的酸甜苦辣。這幾年,他連續關注并提出促進科技創新的相關建議。
2014年,由姚建民領銜提出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的議案,被全國人大列入2014年的工作計劃。2015年,他再次提出“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草案”的議案,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列入修法計劃。當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后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成果轉化法修改了,但在落地過程中還有問題?!币裾f,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規定,科研人員可以兼職到企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或者離崗創業。然而,由于科研機構的行政化管理,一些科技領軍人物,往往是校長、所長或系主任等,他們有行政級別,是黨政領導干部身份,這勢必會束縛住他們在創業、兼職等問題上的手腳。
“建議盡快破除行政化管理的頑疾痼疾,打破僵化的體制束縛,讓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更有活力?!币裾f。
科研過程中人財物的調控問題更是令人頭疼。“科研項目要驗收,必須都花完經費,但是驗收本身又要花錢,還不能從下個課題支。致使很多科研人員都要自己貼錢去驗收。”
姚建民認為,這是因為科研人員對人財物沒有自主權。現在科研立項都要簽訂任務書,而任務書上的計劃卻過于死板,人財物的使用規定嚴格,連墨盒和打印紙也需要招標。
“創新過程中的多變性是常態,沒有自主,何來創新?建議賦予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改變僵化的體制?!彼f。
姚建民印象中還有另一件荒唐事。
近年來,姚建民致力于滲水地膜研究,將其覆蓋在農作物上,成本低、產量高、效益好。
為防止白色污染,國家對地膜厚度有強制性標準,即0.008毫米,據姚建民介紹,這一標準即將改為0.01毫米。
“然而,地膜強度才是功能性指標,厚度沒有實際功能,卻是強制性指標之一。我研發的厚度小于0.005毫米的地膜就可達到0.01的強度,卻因為標準問題無法上市?!币裾f。
他建言,“有標準是好事,但不合理的標準阻礙創新,建議建立‘可對話’的標準制度,為科技創新留空間?!?/p>
- 上一篇:
-
港澳人大代表:講清楚憲法與基本法關系至關重要
已是第一篇
-
港澳人大代表:講清楚憲法與基本法關系至關重要
- 下一篇:
-
馬宗保委員:讓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再提升
已是最后一篇
-
馬宗保委員:讓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