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起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歷史重任
發表時間:2016-08-05   來源:經濟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學習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對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確保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擔起重任,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國家和民族發展是學術研究的源頭活水

  憂國憂民的強烈責任意識是中國學術發展的不竭動力。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發展聯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追求名節而不追求名利,是我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學術發展的不竭推動力量。所謂“純而又純”的學術研究,從來都不是中國學術的主流。精品力作必然承載著鮮明的主題、傾注著深沉的情懷并具備高尚的境界。學術的問題意識,不僅來自于學者的學術或理論修養,更來自于為國為民的責任擔當。對國家、民族強烈的感情,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是學術問題意識的最大來源和動力,對問題理性求真的過程,又常常成就了自身的建設性學術路徑。可以說,沒有家國情懷的大志向,就不會有心無旁騖的大境界,也就不會產生深孚眾望的大手筆。

  偉大或產生重要影響的學術成果都是從不同的側面,深入地回答和解決關切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現實問題。思想來源于實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學術的境界、水平、造詣從來都與時代、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緊密相連。離開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鮮活實踐,脫離了時代感召的現實關懷,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書齋式學術追求,無論是研究內容還是研究形式必然會陷入小眾,并在封閉中走向式微。學術研究在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活動,研究者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研究什么,主張什么,都會打下社會烙印,所謂學術研究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特點,多半表現為不同時代、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對重大問題不同形式的探究與回答。

  經世致用是中國學術一以貫之的追求。經世致用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學而優則仕”“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知識分子關注社會現實,運用所學解決社會問題,以達到國治民安的價值追求。直面社會矛盾,反對不切實際的空虛之學,倡導實效、求實、務實,是中國學術研究的鮮明特點。每當社會轉型或面臨危機之時,進步的中國知識分子更是以此為號召,將學術研究參與到中國未來的發展走向之中。理論源于社會實踐,又反過來指導社會實踐。現實的急劇變化總會帶來理論探索的活躍。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偉大的實踐為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面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呈現、各類風險不斷增多的新形勢,學術研究的各領域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自覺地站在國家和民族發展大局的立場上想問題、做研究,在時代洪流中順勢而為,才能產生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成果。

  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學術研究探索真理、啟迪智慧的目的是為了改造社會,促進人類進步。無論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生理想;還是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的要“用社會科學來了解社會,改造社會,進行社會革命”;還是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重大理論創新對實踐的有力推進,都彰顯了社會科學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無可替代的重大意義。而這種積極作用是否能夠發揮的決定性因素,則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觀察、思考問題的觀點及價值取向。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立志高遠、勇于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必備素質,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時代職責。高遠的目標才能夠提升學者的精神境界,使其擁有更為寬闊的學術眼光;勇于和善于創新、建構、實驗,才能科學把握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基本特點和著力點,才能通過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才能不斷推進學科、學術、話語創新,并以此推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努力的過程,需要實踐的檢驗和時間的考驗,需要贏得全社會的廣泛認同,對于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講,這是一場全面、持久的耐力比拼,只有具備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也才能夠完善、實現個人的學術追求。

  多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學術成果

  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從來就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先導或標志。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作為社會價值和時代精神的倡導者、引領者,要發思想之先聲,首先就要在開拓自身的研究領域中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以嚴謹的學術作風堅守學術底線,以端正的學風引領世風。對學術道德的堅守,憑借的不僅僅是自信和感情,更須定力與韌性,才能勇毅篤行。縱觀古今中外,沒有哪一個偉大的學者不是通過對真理的不斷追求和維護取得偉大成就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自覺遵守學術規范,弘揚科學精神,講究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才能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也才能以高尚的品德為世人樹立榜樣,以淵博的知識著書立說,做出大學問、真學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要增強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就必須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作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要用高質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闡釋真善美,揭露假惡丑,把正確的態度觀點、積極的價值取向傳遞給人民,就必須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引導人們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才能不斷地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只有準確把握時代的脈搏,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實現以深刻的理論、學術思想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從而不斷為社會發展集聚正能量,更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理論和中國智慧。也唯其如此,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才能真正實現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高度統一。(鄭 權: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 智萍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575986&encoding=UTF-8&data=ADaQsgAAAAcAAIGUAAAAAQAw5ouF6LW357mB6I2j5Y-R5bGV5ZOy5a2m56S-5Lya56eR5a2m5Y6G5Y-y6YeN5Lu7AAAAAAAAAAAAAAAvMC0CFQCJaUAPTPT7TNP4-PscXstJr_T-qQIUfucukt6ctKnQgzIIf8id_VmvcWE.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575986&encoding=UTF-8&data=ADaQsgAAAAcAAIGUAAAAAQAw5ouF6LW357mB6I2j5Y-R5bGV5ZOy5a2m56S-5Lya56eR5a2m5Y6G5Y-y6YeN5Lu7AAAAAAAAAAAAAAAuMCwCFGJNHaKKd73f8gZHZaIvqyaKYQtgAhQiFHoN_PZIDaQDewu8CJHh6AGXmg..&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aⅴ天堂 香蕉久久高清免费 |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日本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 | 亚洲图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