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聽取意見、查擺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查擺問題是不是深刻全面,決定著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質量。查擺問題深入了,整改落實才有靶子。如果查擺問題不準不實,教育實踐也容易流于形式、讓群眾失望。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通過精心設計和運用調查問卷等方式確保查擺問題不走過場、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調查內容突出針對性 調查問卷問什么,能不能問到真實情況,問題設計要避免空泛化,突出針對性。我們圍繞中央改進作風八項規定和自治區若干規定以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講話中關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各種表現和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提出的新要求,分組織工作、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三類分別設計20個左右問題進行點題調查,由調查對象分“好、較好、一般、不了解”或“沒有;有,但不突出;有,且很突出;不了解”四個等次逐一進行定性評價。在問題設計中,既分解細化“四風”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比如調查決策、推動工作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熱衷做表面文章、虛報浮夸,下基層是否輕車簡從、簡化接待,會風文風是否改進、堅持開短會、發短文、講短話,是否管好親屬、工作人員,是否嚴格執行有關住房、車輛配備等個人待遇規定,是否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是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等內容,又重點突出作風建設對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特別要求的個性問題,比如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情況,堅持原則、公道正派情況,嚴格遵守組織人事紀律情況,從嚴管理干部情況等內容。調查問卷做到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相結合、“面對面”與“背靠背”相結合,從而真正把組織部門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反映出來。 調查對象突出廣泛性 為了避免自說自話、自彈自唱,聽到心里話、找到真問題,我們堅持開門搞活動,眼睛向下、俯身基層、廣開言路,盡可能擴大調查對象的范圍,引導黨員干部群眾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我和其他部務會成員分別帶隊深入各市、縣(區)、廳局、高校、企事業單位、農村、社區、基層服務窗口以及各自教育實踐聯系點進行調研,實現了領導帶頭下基層、機關干部齊參與、調研范圍全覆蓋。調研中,共發放調查問卷和征求意見表1300多份,組織召開29場座談會,與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兩代表一委員”、組織人事干部代表、黨員群眾代表近600人座談,與所調研單位黨政班子成員、組織人事部門班子成員和離退體老干部代表130多人進行個別談話。部務會成員還帶領各處室負責人到基層聯系點開展了“三同”實踐活動,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蓋農家被、干農家活,與農民群眾心貼心交流,聽民聲、訪民意、問民計。 調查結果突出實效性 查擺問題是前提,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對查擺出來的問題,不能等待觀望,更不能束之高閣,只有切實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實到實踐中,轉化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才能將問題化為動力,真正解決作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此,我們專門召開征求意見、查擺問題交流會,部務會成員和各處室負責人匯報調查征求意見情況,梳理查擺問題,提出解決對策。根據征求到的意見建議,認真進行分類,哪些屬于組織工作,哪些屬于領導班子,哪些屬于領導干部,一一梳理,明確責任,邊查邊改。盡管絕大多數意見建議是工作方面的,但深入分析都能從作風上找到根源。我們要求,現在能解決的就邊學邊改、立說立行;對需要研究規范的內容,要體現到正在籌備的全區組織工作會議材料中;對需要較長一段時間解決的,要深入調研,多方聽取意見,建立健全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要繼續對照反思,針對問題,嚴格剖析,力求見人見事見思想,為開一個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打牢基礎。(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 傅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