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細流暖民心:株洲市蘆淞區探索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路徑
發表時間:2013-10-22   來源:光明日報

  龍泉辦事處的“愛心存折”、慶云辦事處的“愛心投遞站”、賀家土辦事處的“小區自治管理”……從去年6月開始,湖南株洲蘆淞區在46個社區全面開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黨員在社區亮身份、建網格、踐承諾、當先鋒,件件實事、好事如涓涓細流溫暖了老百姓的心。

  “黨員就應該成為群眾的依靠”

  記者走進蘆淞區建設街道沿河社區黨支部書記曾江華的辦公室,才坐一會兒,電話就響了幾次。接通電話后,他又打出幾個電話。“這都是居民打到‘180’服務中心的電話。小事安排網格志愿者去處理;大事、急事我去處理。”曾江華說——

  沿河社區60歲以上老人有400多位,其中常年臥床、重病、行動不便和空巢老人有120多人。面對這些特殊群體,我很著急,總在琢磨如何讓這些老人安度晚年。

  一天,看到電視劇里一個情節——失火了,老奶奶一人在家,坐在輪椅上,緊急中,她拿起手機按了SOS鍵。不一會兒,社區工作人員趕到,把她救了出去。靈機一動,我也要給老人們配這樣的手機。

  去年6月20日,定制的第一批手機出來了,聲音大、數字大,還有手電筒、收音機、GPS、SOS等功能。我們把手機叫做便民服務“一鍵通”,社區老人都說“一鍵通”好,遇到緊急情況時,總會有黨員出現在他們身邊。是的,黨員就應該成為群眾的依靠。

  “黨員就要做好榜樣”

  徐興冬是蘆淞區董家段街道欣月家園的一名黨員志愿者。記者和他在一個石桌旁坐下來,旁邊有條小渠,里面有魚。他說——

  最近,透過自家窗戶,我總看到一個人彎著腰在撈什么,仔細一看,原來是6棟的楊阿姨在打撈小渠里的樹葉。還有彭大爺,他在我們小區義務種了許多樹,你看這梧桐樹就是他種的。

  楊阿姨、彭大爺用行動給我上了一課。我是黨員,不能落后。于是,我主動下樓跟大家聊天,撿垃圾,搞綠化,日子過得既充實又開心。

  去年6月,小區出現了新鮮事。每棟樓墻上都掛著一面黨旗,黨旗下面寫著黨員的名字,我的名字也在里面。每個黨員亮身份,建立樓棟黨小組;編網格,經常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老百姓有什么事找黨員,只要拿手機刷一下二維碼,黨員的信息就會顯示到手機上,挺方便的。退休黨員劉桂秋說:“黨員就要做好榜樣,群眾都看著呢。”

  “以后有事找黨員”

  70歲的彭元清是建設街道操坪社區一名疾病纏身的老人。彭元清的家雖是上世紀70年代建的一套二居室老房子,但是很干凈。彭元清正坐在椅子上吸氧。見到記者,她很激動——

  早幾天,幾個黨員來家里,問有什么心愿。我隨便說了句,腿腳不方便,一二十年沒到河西去看看了。沒想到第二天,黨員劉工開著小車來了,和譚書記一起接我們到河西逛,給我們拍好多照片,不要一分錢。河西變得好漂亮呀!

  我是真正的感動!回來后,許多人對我說,老彭呀,以后有事找黨員,有心愿,我們幫你投進許愿樹里。

  原來,最近社區設置了一棵許愿樹,老百姓把心愿投進許愿樹的信箱里,譚書記會把它發布在“西西微公益”微博里,就會有人幫你實現。我想到河西看看的心愿就是劉工認領的。

  “真做,實做,用心做,用情做”

  蘆淞區委書記馮建湘對記者說——

  我們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區里有全省最早的黨支部——八疊黨支部,成立于1924年。搞好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關鍵在于三個字:“建”“實”“新”。

  “建”就是要建機制、建網格、建組織。一年多來,我們形成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和樓棟黨小組三級組織網絡,將所有黨員納入網絡,成立黨員群眾志愿服務隊,確保了服務的長效性。

  “實”就是要從小事做起,把服務落到實處,不搞虛的。發放“一鍵通”手機、陪老人聊聊天、給老人做做飯、給學生輔導輔導學習……雖然是小事,但是老百姓真需要。

  “新”就是工作方法要有新意,黨員干部要樂意,居民群眾要滿意。楓溪辦事處七斗沖社區的“春雷愛心小屋”就很有新意,黨員干部干得開心,老百姓非常滿意。

  老百姓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只要我們真做,實做,用心做,用情做,就一定能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去。(唐湘岳 楊曉江 段愛蘭)

責任編輯:盧 陽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系列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 视频在线欧美十亚洲曰本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婷婷色五月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