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作為縣區級基層黨組織應主動作為,應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活動要求,把“認真”貫穿于活動全過程,讓黨的基層細胞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做好“結合文章”,以務實的舉措緊密對接本地發展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與縣區發展實踐緊密對接融合,才能做到既準確“接收信號”,又主動“調頻調幅”,實現活動開展與本地發展同頻共振。一是活動目的與本地發展目標要同向。縣區級黨組織必須把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作為解決問題、鼓舞士氣、推進本地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和抓手,突出問題導向,立好作風“靶子”,以作風改進凝聚思想共識,提振發展信心。二是活動內容方式與當地群眾訴求要一致。要徹底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群眾工作方法過于簡單的問題。下基層不能“一陣風”“一窩蜂”,蜻蜓點水,關鍵還是要在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上求實效,以當地群眾訴求把脈作風改進。三是活動載體設計與黨委中心工作結合要緊密。活動載體有新意,突破以往的常規,才會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才能凝聚力量,共同唱好發展“大合唱”。除把活動規定動作落實到位外,基層黨組織還要聯系本地區實際,集中開展一些特色活動,進一步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做到與黨委中心工作推進同步同向,避免組織者自導自演“獨角戲”。 發揚“釘釘子精神”,打通問題解決“最后一公里” 搞活動的目的不在“辦活動”,要切實解決問題,就不能有“畢其功于一役”的討巧想法,必須集中精力對一些理想信念偏差、做群眾工作死角、作風積弊的問題窮追猛打。一是要解決理想信念缺失問題,不能“淺學則止”以數量換取質量。認識到位行動才會自覺。思想不浮躁步子才不會亂套。要做到這點,就必須篤學慎思,解決“淺”的問題,觸動思想、觸動靈魂。二是解決脫離群眾問題,不能“偏移鏡頭”以民生問題替代黨組織自身問題。要從加強黨組織自我管理、改進工作方法出發,建立健全群眾服務需求收集整理機制、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機制、黨員干部服務群眾評價質量機制,有效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三是解決“四風”問題,不能“避重就輕”以表面問題掩蓋深層矛盾。解決“四風”問題不在大小,越具體越好,一具體就直接、一具體就透徹、一具體就有效。 避免“打和牌”,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核心是改作風、惠民生、促發展,關鍵是要落實在行動上。要以好的作風組織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做到不空洞、不偏頗,不打和牌、不走過場。一是要立足當前保長遠,防止“一陣風”。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要消除群眾的顧慮,就要立足當前實際,樹好“持久戰”思想,把好自身的問題癥結,以一以貫之的決心和行動抓下去。二是要構建科學公正的評價指標體系,防止簡單量化。借鑒目標管理的有效辦法,聯系本地實際,定好時間表、任務圖,細化指標、剛性定量。要突出縣區級領導干部這個主體,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一級示范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三是要堅持群眾參與監督,防止“體內循環”。要緊緊依靠群眾,充分發動群眾,讓群眾主動參與、全程監督、適時評議。要突出群眾參與評議監督的主體地位,要注重方式方法,通過黨代表工作室、居民聯系卡、黨員干部蹲點訪談等老辦法,借力微博微信、網絡信箱、論壇社區、在線測評等新媒體,提升群眾評價的參與度。(作者:江蘇連云港市連云區委常委、組織部長 張英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