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陽東縣創辦群眾講壇搭建干群互動新平臺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陽東縣創新載體舉辦“群眾講壇”活動,干部作風好不好,群眾說了算,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群眾是理所當然的主角,黨員干部表現怎么樣,群眾心里有桿秤,開展‘群眾講壇’活動,就是搭建這樣一個黨員干部和群眾互動的平臺,對于我們改進作風、建設幸福陽東具有重要意義。”陽東縣縣委書記王作雄表示,今后,“群眾講壇”活動要作為一項長期機制定期開展。 改進作風從當“聽眾”做起 3月19日,陽東縣合山鎮“群眾講壇”活動在該鎮的親水平臺上舉行,鎮委書記、鎮長等鎮班子領導成員坐在臺上,群眾爭先恐后上臺給黨員干部提意見和建議—“現在企業經營遇到很多困難,供電部門能否不要一欠電費就停電”、“節假日鎮上人流、車流多,相關部門要多安排一些人員值班,做好疏導和秩序維持工作”。 為做好“群眾講壇”工作,陽東縣專門下發了相關文件,要求各鎮每月組織舉辦一次,縣屬單位按需舉辦,讓“兩代表一委員”、群眾代表當主角輪流上臺“講一講”,發表言論、訴說心聲、反映問題;各級領導干部當聽眾“聽一聽”,正視不足、反省自己、改進工作;現場觀眾當評委“評一評”,現場打分填意見表,給身邊的“父母官”提提意見、打打分。 據悉,截至3月17日,陽東縣已經舉辦“群眾講壇”12期,收集的意見和建議112條,有25條已經落實了初步整改措施。 確保2萬多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全覆蓋 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電腦手機……在抓好常規學習教育活動的基礎上,陽東縣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黨員干部,積極創新了“帶學式”、“送學式”、“巡回式”、“板凳式”、“圩日式”、“網絡式”、“實踐式”、“幫扶式”、“體驗式”、“異地式”等“十式”立體教育方式,確保全縣2萬多名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全覆蓋。 活動以來,該縣已收集意見建議451條,其中“四風”問題97條,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建議239條,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建議115條。 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3月19日下午,在合山鎮便民服務中心,身著紅馬甲、背著綠提包的深水河村副主任陳富昌正為村里的9名村民代辦醫保卡申領手續。深水河和西朝是合山鎮最偏遠的兩個村,年輕人多在外地打工,村民到鎮上辦事來回很不方便,為此,該鎮實行代辦制度,讓村干部兼職做起了代辦員,村民一個電話,村干部負責跑腿,成為融洽黨群干群關系的新渠道。 陽東縣行政服務中心圍繞“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這個重點,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走訪企業群眾等形式,廣泛征求服務過程中的工作作風等問題,共征求到意見16條,建議23條。窗口放置老花鏡,開通POS刷卡機,設置電子觸摸屏,實行專人代辦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綠色通道服務等,目前該中心服務窗口推出各類便民措施30多條,12345綜合服務熱線接到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50多個,已經全部督促責任部門在規定的時限內給予答復或解決。 紅豐鎮群眾反映該鎮自來水廠水質不達標,獲知情況后,陽東縣委、縣政府迅速成立了專門工作組,進駐紅豐水廠開展整改及監控工作,短短幾天就實現了水質達標。(記者 畢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