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全覆蓋、受歡迎、見實效,林芝地區通過選派干部、貼近群眾、深入基層、挖掘特色等措施,在門巴、珞巴、僜人等人口較少民族區域扎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活動開展以來,察隅縣共向9個僜人村選派16名黨性堅定、能力突出、基層經驗豐富、熟悉僜人語言的民族干部作為指導員,通過開展集中學習、入戶宣教活動,引導群眾摒棄陋習,樹立新風。墨脫縣組織46名熟悉漢語和門巴語、珞巴語的干部作為宣講員,采取實例教育為主、理論宣傳為輔的方式,真正讓門巴、珞巴族群眾在活動過程中受教育。米林縣選派16名政治素質高、理論基礎好的鄉(鎮)民族干部包村聯戶,在5個民族村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指導工作。 察隅縣充分發揮僜人“兩代表一委員”優勢,開展“改進民風民俗,文明節儉過節”活動,累計組織集中學習8次、入戶輔導16次。墨脫縣大力開展送教上門活動,以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宣教活動70多場次,受教育門巴、珞巴族群眾達80%以上。林芝縣將教育實踐活動與“齊塑門珞文化,齊說門珞語言”活動相結合,組織13名懂“雙語”的干部開展巡回宣講17場次,組織學唱民族歌曲、學跳民族舞蹈21場次,邀請老人講述民族歷史6場次,累計參與群眾2400余人。 察隅縣選拔7名機關黨員聯系96名農牧民黨員,96名農牧民黨員聯系266戶僜人家庭,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墨脫縣121名縣級、鄉科級干部建立165個結對幫扶聯系點,通過“黨員微行動、幸福你我他”活動,組織義務勞動、個人捐款60余次,入戶巡診6次,服務門巴、珞巴族群眾2000余人次。米林縣大力開展“五下鄉”活動,將活動開展與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相結合,為群眾免費施診,發放價值1.3萬余元的各類藥品,受益群眾達2500余人。 察隅縣以下察隅鎮沙瓊村為示范,充分挖掘僜人民族文化特色和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村旅游業和林下資源采集業,增加經濟收入。墨脫縣深入開展“抓培訓、學技能、找門路”活動,幫助門巴、珞巴族群眾尋找致富思路、掌握實用技能,提升致富能力。米林縣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民俗村,在不斷壯大現有的6個門巴、珞巴家庭旅館和1個農家樂的基礎上,加快發展特色竹編和傳統紡織,拓寬增收渠道。(記者 王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