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7月初,運行兩月有余的廣西南寧市公安局警務網上服務平臺,訪問量突破170萬,平均每日訪客達到2萬多人次。出入境、戶籍、交通違章查詢等許多曾經需要市民來回奔波的業務,現在都只需輕點鼠標即可簡化辦理。 網上辦理業務有多便利?警民互動會不會只是“花架子”?如何保障平臺的有效運行?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一觸即達 開通網上受理,進展實時反饋,提供查詢服務 “多虧了網上服務平臺,到辦證大廳后我只花了十幾分鐘,就辦好了護照和港澳通行證。”廣西南寧市民韋敬珂在體驗了警務網上服務平臺的強大功能后,豎起大拇指,“實在是太方便了!” 一開始,初次辦證的小韋對于流程和所需材料并不了解。在網上服務平臺,他很快就找到了“辦事服務”板塊中的“出入境”專欄。按照辦證指南提示,小韋下載填寫了申請表格,準備好所需材料,并成功預約窗口辦理時間。“不用左右咨詢,也無需在大廳排隊,在專門的預約辦證窗口便順利辦好一切。”這次良好的用戶體驗讓小韋成了平臺的忠實“粉絲”。 近年來,南寧市出入境業務需求量陡增,去年全市業務辦理約32萬人次,是2008年的3倍以上。平臺開設“出入境”專欄,正是為了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辦證需求,提供更為便利的“綠色通道”。此外,“辦事服務”還涵蓋戶籍、交警、治安等業務,提供預受理、預約、在線申報和辦事指南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平臺還首次開通了30項治安業務的網上受理渠道,包括典當業、旅館業等特種行業的許可證辦理,以及公章、金銀加工的備案等。有需要的單位或個人可直接通過平臺提交材料辦理,可謂“一觸即達”。在各項業務的辦理過程中,平臺會通過短信形式告知群眾實時進展,市民也可通過平臺的“查詢服務”板塊了解進度。 一些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信息,如今也能通過平臺查詢,例如交通違章、全市公安分布、實時路況查詢,以及重名查詢等。最受歡迎的是交通違章查詢和重名查詢,使用次數已分別達到3.1萬次和2萬次。不少市民表示,現在在家就可以輕松了解或辦理公安業務、查詢各類信息,比以前方便了許多。 “平臺之所以人氣‘爆棚’,是因為其提供了多項便民服務,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傳遞,讓群眾少跑腿’。”南寧市公安局副局長甘澤華說。 警民互動 網上留言求助,平臺自動分解,民警迅速答復 “我上大學時曾把戶口遷到學校,畢業后一直未將戶口遷出,請問我的戶口是否還在學校?”5月底,市民曾繁華在網上服務平臺的“警民互動”板塊留言求助。 收到該信息后,人口管理支隊的民警迅速查詢到了他的戶口下落。原來,曾繁華的戶口已于畢業當年遷出學校,而他本人一直未回原籍辦理落戶手續,所以戶口還處在“懸空”狀態。第二天,民警把查詢結果告訴小曾,并建議他盡快將戶口落回原籍。“沒想到民警這么快就答復了我,我也不用去辦事大廳詢問了。”曾繁華對平臺的辦事效率贊不絕口。 互動是平臺便民服務的一大亮點——群眾遇到難題時,可以直接通過網上平臺向警方求助,免受四處奔走詢問之苦。 “被網絡騙子騙錢了,怎么辦?”“如何辦理戶口遷出?”……群眾的留言涉及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為確保信息準確及時分流,“警民互動”板塊細分為局長信箱、網上信訪、求助咨詢、網上舉報等類別。想提意見建議的市民,可寫信給“局長信箱”;有關投訴信訪的內容,可點擊“網上信訪”留言,等等。收到群眾的留言后,平臺系統會自動把一個個“難題”快速分解到具體責任崗位。在崗民警則會盡快處理信息,為群眾答疑釋惑。截至目前,警方共回應了約1400條投訴、咨詢信息,200多條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和舉報線索也被公安機關采納。 此外,為方便被監管人員行使合法權利,互動板塊還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開通“被監管人員網上會見”。符合條件的被監管人員親友,若是無法或不便到監管場所會見,可在平臺上按規定方式和程序申請視頻會見。經過相關部門審核批準后,親友即可在約定時間與被監管人員進行遠程視頻通話。 數據惠民 邀請市民體驗,優化操作系統,服務繼續擴容 “就算是電腦‘菜鳥’,根據平臺的指引,也能很快上手。”在興寧派出所居民服務中心,來自遼寧的務工人員何春光正在平臺上查詢戶口遷入業務,他把平臺使用看作“傻瓜式”操作。 “只有使用方便,才能吸引更多的群眾,避免平臺淪落成擺設。”南寧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處副處長陳林說,為了實現“人人能看懂、個個易使用”,科信部門在研發系統時多次邀請市民體驗,并通過他們的反饋消除操作上的不便。 目前,平臺的具體服務共計95項,其中服務事項39項,行政許可22項,非行政許可34項。雖然涉及的項目內容多、范圍廣,但平臺布局類似智能手機界面,操作簡單。 同時,科信部門攻克技術難關,實現了公安內部網和平臺的安全即時互通。據陳林介紹,兩網無縫對接后,市民在平臺提交的訴求將直接傳遞至內網,民警通過內部系統處理后,處理結果又將同步呈現在平臺上,“數據傳輸及時而準確”。 掃清技術障礙后,還要從管理制度上確保群眾的訴求“有落實,能提速”。今年以來,南寧市公安局建立了一套日常管理機制,將平臺服務事項的辦理情況納入民警工作的績效考評。根據相關管理辦法,對于群眾的每一項業務辦理或咨詢投訴等需求,負責民警必須在規定時限內辦結,并將處理結果傳給平臺日常管理部門備案。 今后,除了更多公安窗口服務的網上辦理、查詢功能將進駐平臺外,戶籍辦理、報警服務、偵查破案等公安執法業務,也將納入服務范圍,平臺將進一步“擴容”,更大限度地實現“數據惠民”。(記者王明浩 王云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