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伊金霍洛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見聞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30日電(記者 張麗娜)“咋介(怎么)做才能給老百姓調解矛盾,首先得忍,再者就是要一碗水端平。老百姓在氣頭上給你發火,你的情緒也來了,那就甚也處理不了;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把前因后果弄清楚,才能處理得公道正派。”這是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一位當了32年村干部的解知錄在和旗財政局干部黨員干部們分享他心中的群眾觀。 沒有官話套話,也沒有高深理論,新街村黨支部書記解知錄與旗干部的交流更像嘮家常。“我家祖輩沒有一名黨員,我是第一個入黨的,你們不知道我有多高興,自己對著黨旗宣誓一定要做合格的共產黨員,實實在在給百姓干點事。當天晚上,宰了一只山羯子,和老鄉們喝了一晚上燒酒慶賀。現在,我每年過兩個生日,慶祝入黨那天的生日比生我的那個生日更隆重。” 這是伊金霍洛旗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的“村支書座談式”宣講活動,旨在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和解知錄一樣,近一段時間以來有20多名村支書典型代表,以2—3人為一組,走進50多個部門機關現場授課。 這項活動讓一些習慣坐在辦公室里的黨員干部,尤其是剛入職不久的年輕人觸動很大。 “90后”的宣傳部干事訾茜深有感觸地說,在這位村支書身上我看到了淳樸和實干,很受感染。 伊金霍洛旗委講師團長高劍剛說,自上而下一廂情愿灌輸式的傳統宣講方式,老百姓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村支書自下而上“座談嘮家常、互動交流式”宣講,告訴廣大黨員干部“真實的農村牧區”、基層一線工作的艱辛、廣大群眾的所思所盼,增強了各機關單位服務基層的針對性、實效性。 為帶動機關干部真正下基層,伊金霍洛旗開展了“惠民五送”活動,將全旗各方面社會資源整合起來,把理論政策、科技法律、農牧土地等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和解決措施捆綁“打包”起來送到田間地頭、村頭院落,把“辦公桌”搬到田野上,面對面解決群眾需求,實打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事。 “像這種病害屬于黃瓜的細菌性角斑病,現在個別植株發現這些病害,不是特別嚴重,馬上打藥還來得及。”6月下旬,在紅慶河鎮農民邊玉海家的黃瓜大棚里,“惠民五送”科技局小分隊邀請的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張德健,正在詳細地為鄉鄰們講解黃瓜長勢特別慢、葉子起黃斑的原因以及處理和防范措施,農民劉俊感覺到這個服務很“實惠”。 類似的小分隊還有32支,參與送服務的單位有全旗45個職能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近200名黨員干部參與,覆蓋了全旗7個鎮138個嘎查村。小分隊服務由過去的“硬送”轉變成了“菜單化”。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每次活動前,組織者都要設置科學合理的《征求意見表》,分發到各鎮、嘎查村和社區,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 據上述活動負責人、旗委宣傳部副部長巴圖得力格介紹,最初活動以“三下鄉”為主,活動內容比較單一。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內容不斷豐富,活動更加完善,參與部門由去年的9個增加到今年的45個,旗委、政府還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和《三年活動規劃》,把“惠民五送”活動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