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從嚴治吏,狠剎“四風”,既打老虎,又拍蒼蠅,讓不少干部感到日子沒有從前那么滋潤了,感嘆“為官不易”。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理當權為民所用,做不到公權公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就落不到實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難以得到保證,我們就是要讓權為私用不容易。 狠剎“四風”致使昏官難當固然可喜,然而,另一種現象卻讓人憂慮。有的干部看到亂搞容易出事,就改弦易轍,干脆不攬事、不干事,混日子當“太平官”。不少群眾反映,現在禮不收了、飯不吃了,但門難進了、事難辦了,著實令人苦惱。 筆者以為,應當堅持整風與治庸兩手抓、兩手硬,不能僅僅讓“昏官”為官不易,還要讓“庸官”為官不易。 怕出事不干事,說穿了,還是私心作祟。有的干部認為“現在社會復雜,干事多出錯的幾率也會大,犯不著為了公家的事而個人冒險”,于是任務來了打太極,以虛對實,百般推脫;有的干部認為“干事多觸及的矛盾就多,堅持原則、主持公道,容易得罪人”,于是遇到困難繞道走,碰到矛盾就閃人,出現問題就推脫。這種不愿任事、不想擔責的現象是黨性不純的表現,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格格不入。 我們共產黨人投身革命、建設和改革是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是為了光宗耀祖、追求個人大富大貴。為此,一定要加強黨性教育,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入手為干部隊伍健腦補鈣,在思想上解決“入黨為什么、當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問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要把是否有事業心、責任感及其日常工作表現列入干部黨性分析報告和民主評議黨性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有針對性地加強幫助教育,經常讓干部醒醒腦、出出汗、排排毒。 不思進取、甘于平庸是一種傳播性極強的病毒,正日益侵蝕著干部隊伍。有的干部認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干好了遭人嫉恨,影響得票”,于是不盡心琢磨事,整天用心捉摸人,當老好人。有的干部認為“我又不犯錯誤,不干工作誰能奈我何”,于是做人不出格、做事不出力,兩頭不冒尖,左右不吃虧。這既反映出部分干部思想出現偏差,也反映出選人用人機制和干部管理機制存在問題。 一方面,業績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缺位,“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甚至干與不干一個樣”,傷了那些勤奮敬業、業績突出干部的心,而“唯票數、唯分數、唯年齡、唯文憑、唯資歷”則把一些干部的心思導向了工作之外。另一方面,干部隊伍能上不能下,坐著“鐵交椅”;能進不能出,捧著“鐵飯碗”,有的人無所事事、人浮于事漸成機關頑癥。 根除這種“平庸是?!钡牟涣脊賵鑫幕仨氃谟萌藢蛏险厩逶矗瀼貥I績晉升原則,真正凸顯業績在選拔任用干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樹立真抓實干的工作導向。堅持業績晉升原則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標準是一致的,因為業績是干部德才的集中反映。在戰爭年代,“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是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而在新的歷史時期,“誰是推進發展、成就事業的,誰是阻礙發展、不干事業的”,則是中國發展的首要問題。這德那德,真干事、不出事是最大的德;這才那才,干對事、干成事是最大的才。握著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拿著薪酬不思干事、平庸無為,即使渾身找不出毛病,也半點德都沒有。 要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年度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框架,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建立健全干部業績考評體系以及業績分析研判、業績公示制度,在考實考準的基礎上,將業績作為干部提名的重要依據,堅決做到業績不優,票數再多也不用、資歷再老也不用、后臺再硬也不用,不給平庸干部提拔重用的機會,真正形成“憑實干出實績,憑實績量德才,憑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導向。 要加大治庸問責力度,打破“鐵交椅”和“鐵飯碗”,嚴管、嚴查、嚴處不作為現象,對不勝任現職的干部及時進行調整,對那些因不履行崗位職責而貽誤發展良機和逃避矛盾而釀成嚴重危機和惡劣影響的干部,堅決從崗位上拿下來,乃至從干部隊伍中清除出去,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混者出的良好局面,充分激發干部隊伍盡職盡責、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顏久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