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紀檢監察部門又公布一批落馬貪官的犯罪事實。其中一些人涉案金額之大、貪腐程度之深,令人震驚。由此想到老子的一句話:“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不禁深有感慨。 我國古語有云:為善千日不足,為惡一時有余。可見,人生一世,要真正做到去惡向善、潔身自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子的這句名言啟示我們,一個人要能真正把持住自己、堂堂正正地為人處世,關鍵在于知足知止。知足,就會有感恩之心、報答之心、奉獻之心、進取之心;知止,就會摒除不公、不當、不仁、不義之欲。知足知止,就會在名利問題上多一些淡定,對進退得失處之泰然,并以感恩之心創造奮發、樂觀、向上的幸福人生。反之,就會患得患失、盲目攀比、貪得無厭,以至于違法犯罪、身陷囹圄。 領導干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都能支配一定的社會資源,“有求于己”的人較多,求名求利也相對容易,因而在名譽地位、金錢美色上面臨的誘惑和考驗比一般人大,做到知足知止比一般人更難也更重要。領導干部能否做到知足知止,不僅關系領導干部自身的前途命運,而且關系整個干部隊伍的作風形象,甚至關系民心向背、政權興衰,因而不可不察、不可不慎。 我們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摒除私心雜念、做到知足知止是對黨員干部的一項基本要求。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許許多多黨員干部對此有著高度自覺,他們在這方面的言行堪為楷模。方志敏、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谷文昌等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們無不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自覺加強自身修養,始終保持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優良作風。“生活上向低標準看齊,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是這些共產黨人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 即使在封建時代也有這樣的官吏,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是一個典型。有著近40年官場生涯的白居易,始終深懷感恩與抱愧之心履職盡責、為人處事。這從他寫的“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等詩句中便可清楚地看出來。這種知足知止之心表現在生活和工作上,就是清廉、愛民、勤政。 知易行難。知足知止不是多么高深的哲理,一般人都能體悟得到,但能夠真正做到和始終堅持的似乎不多。惟其如此,才更為難得。愿我們每個人特別是黨員干部都能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把知足知止扎根于內心、落實到行動,從而走好人生路。(艾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