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風 要“能吃苦”
大到村里經濟發展,小到鄉親家中瑣事,日前,廣西6名“第一書記”登臺,深情講述了貼近基層、服務群眾的切身感受,并代表全區3000名“第一書記”承諾:出現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吃苦耐勞、踏實做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 這些年,許多鄉村都富起來了,然而大多數很難與城市比,有的條件還相當艱苦。干部下到基層特別是貧困村,幫助群眾解決最盼、最難、最怨的事,既是改進作風的需要,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需要。只有吃得了苦、做得了難、扛得了累、受得了罪,才能下得來、守得住、干得好、有作為,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為群眾辦了點小事、謀了點利益,就沾沾自喜、自謂功高,這是公仆意識淡化、官僚主義滋長的表現。黨員干部從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不怕苦、不懼累、多流汗,是新時期保持“血肉聯系”的根本途徑,也是有效祛除“四風”的一劑良藥。(王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