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明 官僚主義是一種以權力本身作為權力運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背離黨性、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思想意識和工作作風。當前,中央把集中解決包括官僚主義在內的“四風”問題作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深得黨心、順乎民心。 當前官僚主義的表現、特征及危害 盡管官僚主義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但它始終與權力息息相關。從這個角度出發,當前官僚主義的主要表現可以概括為三種:權力崇拜型。一些領導干部一心追逐個人權力,一味經營個人政治前途,不顧群眾意愿,不講科學發展,唯GDP論政績;好大喜功、虛報浮夸,大搞所謂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凡此種種,都是權力崇拜的表現;權力濫用型。一些領導干部在行使權力時,不講邊界,不講規則,不講程序,不負責任,高高在上,獨斷專行,不作為、亂作為,拍腦袋決策,瞎指揮,凡此種種,都是權力濫用的表現;權力尋租型。一些領導干部把權力作為追求和實現個人利益的資本和籌碼,大搞權物交易、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凡此種種,都是權力尋租的表現。由于社會關系的復雜性,現實中官僚主義的三種表現并非截然分開,它們在很多情況下相互交叉、集于一體。 當前官僚主義具有五個方面的突出特征:存在領域的廣泛性。存在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領域和不同層級的權力擁有者身上,是一種“常見病”、“易發病”、“多發病”;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官僚主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甚至不同的個體身上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形成原因的復雜性。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既有個人的原因,也有體制的原因;危害后果的致命性。官僚主義從根本上損害執政基礎,削弱執政能力,最終導致執政地位的徹底喪失。列寧曾尖銳地指出:“共產黨員成了官僚主義者。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治理過程的長期性。官僚主義源自“官本位”的基礎和意識,在權力體系和權力運行中根深蒂固,是一種“頑疾”,因此,對它的預防和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官僚主義危害深遠。一是損害黨的執政形象。官僚主義背離黨的宗旨,扭曲執政行為,疏離黨群干群關系,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對黨的執政形象造成嚴重玷污。二是削弱黨的執政能力。官僚主義不注重深入基層,不注重集中民智,是重大決策失誤的“總病根”,是誘發各種腐敗現象的“催化劑”,對黨的執政能力造成嚴重危害。三是動搖黨的執政基礎。官僚主義脫離群眾,傷害群眾,失去群眾擁護和信任。任其盛行,民心“長城”便會轟然坍塌,執政之基便會土崩瓦解。四是危及黨的執政地位。官僚主義損害群眾利益,惡化黨群關系,遲滯體制改革,降低運行效率,腐蝕黨的機體,最終將動搖黨的執政地位。前蘇聯解體和蘇共喪失政權即為明證。 清除官僚主義之弊的重大意義 清除官僚主義之弊是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執政形象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決反對官僚主義,以為民謀利取信于民,以務實為政造福于民,以清廉從政贏得人心,才能真正樹立起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同的執政形象。 清除官僚主義之弊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引導黨員、干部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解決實際問題,保持清廉本色,才能進一步融洽黨群干群關系,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清除官僚主義之弊是不斷增強黨的“四自”能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決反對官僚主義,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才能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清除官僚主義之弊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決反對官僚主義,我們黨才能夠贏得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才能夠凝聚全社會的最大共識,才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集聚正能量。 清除官僚主義之弊的實踐路徑 在思想觀念上,要大力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權力觀和政績觀。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堅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考量政績的根本標準,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將政績鐫刻于人民群眾口碑。 在態度作風上,要不斷增進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感,充分尊重實際情況和實踐規律。在態度上,向群眾學習要虛心,對群眾負責要真心,為群眾服務要熱心,接受群眾監督要誠心。在作風上,要真正深入實際,而不拘泥于文本;要真正深入基層,而不怠惰于機關;要真正深入群眾,而不高高在上。 在工作方法上,要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和民主集中制,大力改進調查研究,努力增強工作實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權利,使決策真正體現絕大多數人的意志和利益;要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維護黨的統一紀律、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要堅持科學、正確地開展調查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提升工作實效。 在制度機制上,要不斷完善權力運行制度,切實保障其有效貫徹落實。要以科學的制度來設定權力邊界、規范權力運行程序、形成權力之間的有效制衡;要健全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務和政務公開制度、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以及重大責任追究制度等;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制度意識,帶頭學習制度,帶頭執行制度,使遵守制度成為一種習慣;要健全落實監督機制,以經常性、全過程的檢查督促推動制度的有效落實。(吳康明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