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就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出的要求。貫徹落實這一要求,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切實維護和實現群眾的合法權益。當前,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背景下,我們要將不斷暢通基層群眾訴求表達渠道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傾聽群眾的聲音、了解群眾的訴求,通過維護群眾的表達權利,給群眾“說”的機會,將群眾路線落到實處。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傾聽群眾的聲音,不斷暢通群眾表達訴求渠道,切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但也要看到,在一些黨員干部中還存在忽視基層群眾聲音的現象,如有的黨員干部對基層群眾主體地位缺乏正確認識,認為他們文化素質不高,不懂得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因此不重視基層群眾聲音;還有少數黨員干部只知道做基層群眾的官,不愿意做基層群眾的服務員。可見,進一步暢通基層群眾訴求表達渠道,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不斷創新方式。做好群眾工作,暢通基層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既要繼承黨的優良傳統,更要適應新形勢,勇于創新。一是及時公開重大社會事項,不斷擴大群眾知情權。重大社會事項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受關注度極高。因此,重大社會事項的立項原因、處理步驟和結果等,都必須及時公示,讓基層群眾早知道、多參與、提意見、想點子。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全面推行村級重大事務“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重大事項由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決議,事項議題提前公開,決議過程全面公開,決議與實施結果全部公開。二是積極搭建各種表達平臺,以擴大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埇橋區除了整合利用各種網絡信箱、熱線電話等訴求載體,還特別注重制度創新,不斷暢通基層群眾訴求表達渠道。三是構建群眾監督制度,以擴大監督權。尊重和保障基層群眾話語權的真諦在于群眾說話是否有效、管用。群眾說話管不管用,關鍵在于群眾是否有監督權。埇橋區堅持“雙述雙評雙公開”制度,較好地實現了群眾的監督權。 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機制。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管大局、利長遠。進一步暢通基層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必須不斷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機制。一是建立健全群眾反映訴求的組織保障機制。埇橋區在區級層面成立群眾工作部,在鄉鎮(街道)設立群眾工作中心,在村(社區)設立群眾工作室,形成了全面覆蓋的群眾工作組織體系,為快速、及時解決廣大群眾的訴求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二是建立健全黨員領導干部直接聯系群眾機制。埇橋區實行“八個一”聯系制度,區四大班子領導成員每人聯系1個鄉鎮(街道)、1個美好鄉村建設示范村、1個難點村、1個社區、1個非公企業、1個困難家庭、1個區直單位、1所學校,每人每年在聯系點工作要在2個月以上,讓基層干部和群眾面對面講問題、話發展、提建議。這些制度使基層群眾真正感受到“有話能說”、“說話管用”。(作者:孫勇 為中共安徽省宿州市委常委、埇橋區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