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民族地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路徑
發表時間:2014-08-09   來源:光明日報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地區黨的群眾路線的貫徹程度和踐行力度如何,不僅關系到民族地區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也關系到民族地區能否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使黨的群眾路線在民族地區充分而有效地發揮作用,實現黨的建設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雙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群眾路線的有效踐行奠定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根本任務,采取國家幫扶、發達地區支援、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實現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進步。因此,民族地區踐行群眾路線的關鍵在于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得到明顯改善,才能堅定各族群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黨才能得到各族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一要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載體。緊緊抓住國家產業政策傾斜的機遇,利用國家對少數民族的各項扶持政策,建設一批能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性項目、公益性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增強發展后勁;二要把推進產業化作為重要內容。堅持從實際出發,突出特色,著力培育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打造優勢品牌;三要把提高城鎮化水平作為重要措施。民族地區城鎮化程度低,對經濟的拉動輻射作用不明顯,這就需要積極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吸引更多農民和民營企業向城市集聚;四要把發展旅游業作為重要方面。民族地區自然遺存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歷史文化燦爛,旅游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內涵。應樹立發展旅游業就是發展文化生產力的觀念,充分挖掘特色資源,積極開發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精心打造旅游品牌。

  尊重民族差異,整合利益關系,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為群眾路線的有效踐行創造社會條件

  當前,影響民族團結的因素較為復雜,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易發高發,社會治理難度加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把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緊抓好。一要進一步調動各族群眾參與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多宣講民族友愛、互幫互助的故事,多做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工作。改變僅靠黨和政府做民族工作的單一格局,走民族工作社會化的路子,調動各方面力量投身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使維護民族團結成為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各族群眾的自覺行動,使“三個離不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二要從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各族群眾的根本利益入手,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特別要加快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著力解決好各族群眾的民生問題,多做一些受群眾歡迎、使群眾滿意,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三要正確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講原則、講法治、講政策、講策略,嚴格區分矛盾性質,嚴密防范各種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發生,依法及時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件和事件。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民族地區黨的執政根基,為群眾路線的有效踐行提供堅強保證

  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分布廣泛,同人民群眾聯系密切,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戰斗堡壘,有著巨大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同時要看到,民族地區的矛盾和問題大多發生在基層,基層組織對各族群眾的利益需求最了解、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最直接。因此,要探索和實踐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途徑新舉措,推動工作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的作用。一要創新黨組織設置模式,在按地域和單位設置基層黨組織的基礎上,加大各類功能型黨組織的組建力度。在農村牧區,要重點把功能型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在城市社區,要重點把功能型黨組織建在黨員群眾的興趣愛好上。在企業,要重點把功能型黨組織建在工程項目、科技攻關等工作任務上;二要改進和創新維護群眾利益機制。建立健全傾聽社會呼聲工作機制,發揮好群眾來信、行風熱線、網絡信息等反映社情民意的作用,確保黨組織能及時聽到群眾的呼聲;三要增強服務意識,突出服務功能。著眼于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做到服務內容由單一的物質性服務向物質性服務和精神性服務相結合轉變,服務性質由純粹的扶貧幫困、排憂解難向為各族群眾實現自我價值、健康成長創造條件轉變。

責任編輯:桑小婷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少妇按摩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一在线观看 | 色香欲亚洲天天综合网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