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發包到村上,上面只監督不過問,造成村上工作量太大,卻總拿目標考核說事。”5月13日,成都都江堰市蒲陽鎮雙柏村支部書記王江旭在《征求村社干部培訓班學員“四風”問題調查表》上,填上了自己的批評意見。 王江旭參加的是成都市啟動的最大規模村(社區)干部輪訓。成都借助“成都村政學院”這一平臺,對近7000名村(社區)“一把手”進行輪訓,請來自最基層的干部共同糾“四風”,提升村社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 “說句實話,如果不參加培訓,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識還有些云里霧里的。”盡管培訓時間只有短短的4天,但成都市新都區新都街道辦福元村黨支部書記林開志覺得非常受用。 “借助成都村政學院這個平臺,開展村社干部集中輪訓,正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關心關愛基層干部的具體舉措。”成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集中輪訓,是成都村政學院創設以來第一次在市級層面的統籌調訓,將持續到6月底。 從村(社區)“一把手”們進入村政學院輪訓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會收到一張《征求培訓班學員“四風”問題的調查情況統計表》。成都市群教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市充分運用村政學院這一平臺,把梳理出的各級領導班子及班子成員存在的27個“四風”問題制成調查表,向參加培訓的村(社區)干部征求意見。 除了表上列出的27個問題,來自基層的村(社區)干部還提出了很多其他的問題。“我們之前還擔心村社干部不敢提問題,沒有想到這么踴躍。”成都市群教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種背靠背、大家一起暢談的形式,效果非常明顯。 成都村政學院的培訓還專門開設了“遇到災難村社干部第一時間如何處置?”等案例教學。而其中,林開志最喜歡班級自由討論。 “村民土地確權后,部分被流轉,利益分配上出現了嚴重分歧,群眾之間矛盾不好調和。”一次自由討論上,林開志把自己在村上遇到的難題拋出后,立即引來有類似情況的其他村社干部的熱烈討論,大家紛紛獻出各自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令他收獲頗豐。 “通過村政學院這個平臺讓大家坐在一起進行這樣的自由討論,對提升村社干部群眾工作能力顯而易見。”成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組建成都村政學院一大初衷,就是希望這里成為基層治理思想交流碰撞的地方,推動愿做、會做、能做群眾工作的“兩委”班子的建設,讓最基層的干部勇于直面難題,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記者 李曉東 危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