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一家親”文化下基層赴通遼與和龍側記 “在我看來,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是魯迅,他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也許,他的思想我們當時可能讀不明白,但同學們不妨讀一點‘讀不懂’的書,這些思想不會立刻在我們的生活中收到成效,但在今后的人生中,也許你哪天就突然明白了,會有很大收獲。” 這是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陵,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與和龍三中、和龍六中的100多名同學,分享的一些人生感悟。講臺下的同學們,一邊認真聽著這位遠道而來的文學評論家的講座,一邊頻頻點頭,一邊記著筆記。 張陵作的這場《大國時代的文學》講座,是由國家民委主辦的“中華民族一家親”文化下基層活動走進通遼與和龍系列活動之一。 7月13日至7月22日,國家民委“中華民族一家親”文化下基層活動先后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為當地百姓送書、送演出、送講座、送醫。 7月14日,通遼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鎮的一個嘎查(村子)格外熱鬧,群眾一大早就聚集在村委會門前的一個小廣場上。來自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演員剛下車,嘎查里的民間藝人就拉起四胡、三弦,熱情歡迎他們的到來。 五色風組合的蒙古族馬頭琴演奏員朝克吉勒圖,受到村民的格外歡迎。村民們爭著跟他合影,民間藝人還和朝克吉勒圖互換樂器,嘗試著演奏。 朝克吉勒圖說,五色風組合,本身就是將維吾爾族的艾捷克、蒙古族的馬頭琴、壯族的啵咧,以及琵琶、竹笛等5種各具特色的民族樂器組合在一起,由5名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演奏員,演奏出極具特色的音樂。“5個民族的組合,通過音樂可以融合得這么好,這么受到觀眾的歡迎,我覺得,我們就像紐扣一樣,把各民族的文化凝聚在一起,不僅我對民族文化更自信了,而且也把這種文化自信帶給邊疆地區和民族地區的群眾。” 多彩的舞蹈跳起來,嘹亮的歌聲唱起來,歡快的節拍打起來。7月16日下午,和龍市紅太陽廣場人山人海。中央民族歌舞團演員和延邊州歌舞團演員為兩萬多名觀眾獻上了一臺精彩的歌舞演出。 文藝演出在歌舞《花開中華大家園》的優美旋律中拉開帷幕,隨后塔吉克族舞蹈《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藏族歌手央金的獨唱《在那東山頂上》、哈尼族舞蹈《山谷》、彝族歌手曲比阿烏的《索瑪花開》等節目,將我國少數民族的精彩元素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朝鮮族歌手卞英花演唱的體現延邊州民族特色的《花仙女金達萊》和《紅太陽照邊疆》等歌曲,把演出的氣氛推向高潮。身穿節日盛裝的朝鮮族婦女,情不自禁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跑到舞臺前伴著歌曲跳起舞來。 本次文化下基層,除了“送講座、送演出”外,國家民委還向通遼、和龍的農家書屋和中小學贈送總價值40萬元的圖書、報刊。 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巡視員李建輝說,此次送書活動是國家民委根據通遼、和龍兩地的實際需求,結合不同年齡讀者的閱讀特點,有針對性地分別采購了20萬元圖書、報刊,向通遼、和龍的草原書屋和中小學進行贈送。這些圖書既包括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科普知識、古今中外名著,也包括辭典、百科全書、實用技能圖書等。 此外,國家民委還組織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醫療隊為通遼、和龍的群眾開展義診活動。 據了解,“中華民族一家親”文化下基層活動是國家民委近年來致力于深入基層、服務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的一項文化品牌活動。活動開展5年來,先后赴四川、廣西等13個省區的30多個市縣,為民族地區百姓送上近30場文藝演出,現場觀看演出群眾累計40萬人;向60所民族地區基層中小學等單位贈送近20萬冊總價值500多萬元的書報刊及音像制品;免費為兩萬多名患者進行了義診,同時對民族地區兒童先天性心臟開展專門篩查,并聯系慈善機構為近100名特困家庭先心病患兒到北京診治給予了經濟資助。(記者 文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