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5日電(記者李榮)“日常有個頭痛腦熱的小毛病,我們最怕的就是看病煩。”滬郊金山區的一位老人懇切地對記者說。 煩在哪里呢?煩在看病的地方離家遠,人本來不舒服,還要長距離來來回回;煩在看病時間“錯位”,在廠里上班的村里人或外來務工者,他上班,看病的地方上班,他下班,那里也下班了;還有煩在看病、配藥與拿藥上,幾個環節就是幾個來回,腿腳不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實在有點吃不消。 如今,滬郊興起社區家庭醫生制度,針對的就是這個農民“看病煩”的難題。 在金山工業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看到,80多名在崗職工組成了一個個“全科團隊”,為農村居民提供家庭醫生服務。服務中心主任吳歡云說,這樣的工作模式是從2007年開始推行的,每個團隊對口相對固定的轄區,定期上門服務,對于結對的老弱病殘患者,一遇緊急事、突發事,可以隨叫隨到。 每個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金山工業區胥浦村的季阿婆都會在家靜待自己的家庭醫生李妹上門幫她量血壓、測血糖。85歲的季阿婆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多年。每次上門,李妹都會把檢查結果、用藥情況,詳細地記錄下來。李妹所在的這個“全科團隊”,一共4名家庭醫生,還有9名健康助理醫師。他們的電話號碼,向轄區內的全部家庭“全公開”。 家庭醫生送醫上門,并不“到此為止”。金山工業區社區衛生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家庭醫生還義務為老弱不便者“代配藥、代送藥”。在定期上門診病的基礎上,家庭醫生根據老人的病情特點,定期幫助開藥配藥,并由專人把藥品和發票送到患者的家里,或是村衛生室、小區便利店等就近方便拿到的地方。粗粗估算一下,這個衛生服務中心每天代配代送藥的戶數總在100戶以上。 新近,工業區的職工發現,職工公寓里新設了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門上貼出的服務時間“與眾不同”:中午12時到晚上8時。細細一想,明白了,這是為了讓企業職工在“家門口”能夠“錯時看病”。在亞龍電纜公司上班的王明華說,現在找醫生量個血壓、配個藥,“終于有時間了?!彼歪t上門,還要送到合適的時間點上,否則服務就要“錯位”。家庭醫生葛瑩是一名全科碩士,她說,破解農村“看病煩”,真是一個大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