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創客”已成為許多大學校園內一道引人矚目的風景,言必稱“創新”成為高校大學生崇尚的新風尚。在創新創業風生水起的今天,大學究竟在其中該起到怎樣的作用?從課程設置、師資建設、創業創新教育等方面當如何加強和改進,才能培養出更多敢于闖新路、創新業的“創客”?請看記者調查。 專業和創業,如何融合? 由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 日前,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視頻會議,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重點強調要努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由“兩張皮”轉向有機融合,由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這釋放了調整和校準高校創業教育方向的信號。 在我國,盡管許多高校多年前就已經做了創業教育的嘗試和探索,但缺乏系統設計、缺乏專業師資、不接地氣等問題始終存在。更重要的是,創業教育應該更注重技能培養還是精神激勵,許多高校并沒有形成清晰統一的思路。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認為,“創業教育的目標是著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冒險精神、獨立意識、創業能力以及挑戰現狀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的本領。” 為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清華大學計劃在今年設立為期兩年、共需修讀20個學分的創新創業輔修學位;此外,其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平臺“x—lab”更將目標直指跨學科合作,融合清華大學各院系、實驗室和校外企業、地方政府高新區資源。在線課程方面,2015年3月,清華大學新開通了“中國創業學院”頻道,推出系列創業在線課程,目前已有兩門課程上線,選課人數突破2萬,今年還將陸續上線20多門課程。 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到開展創業教育的隊伍中來,中國人民大學今年首次開設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創業課程《大學生創業訓練》,同時還面向“有創業意向”“有創業目標”“創業實踐”的同學進行分層分類教育。哈爾濱工業大學則充分發揮學校在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科研優勢和團隊優勢,共開設了460余門創新研修課、創新實踐課和創業教育課。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朱健說,“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更為重要的探索價值,則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習成為他們的內生動力,并以創業目標為導引,啟迪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促使知識和實際一貫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