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馬德秀:推進學雷鋒常態化 讓雷鋒扎根高校校園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
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代表在接受采訪時說,推動學雷鋒常態化,讓雷鋒常駐和扎根高校校園,需要重點把握三個要素:
其一,是創造良好的土壤和生態環境。很多青年大學生內心深處有樸素的幫助他人、助人為樂的動機和想法,但也需要周圍人的理解和認同。如果有濃厚的氛圍,在多元價值取向的社會中,雷鋒精神就能脫穎而出,成為青年大學生的自覺追求和主流價值。
其二,是創造富有生命力的載體。具有生命力的載體需要“自下而上”去挖掘,是否貼近需求、貼近實際是生命力的重要特征;在此前提下,再“自上而下”地去推動、去完善、去固化。通過前期在同學群體中的調研和建議征集,交大正推出兩個載體:第一是“雷鋒車”。目前不少高校建有新校區,校區之間、校園內便利的交通出行一直是學生的現實需求。第二個載體是“朝失夕拾”平臺。校園內近五萬名師生員工,總會有人遺失錢包、電腦和其他物品。學生志愿者準備通過微博建立網絡平臺,在校園內設立統一的失物招領點。
其三,是構建保障和激勵體系。我們相信每位青年大學生都有學雷鋒、做雷鋒的意愿和行為,但不能奢求人人都是“活雷鋒”。構建必要的保障和激勵體系,讓學雷鋒的每個人、每件事都得到肯定和認同,讓每一項公益行為都有尊嚴、受尊重,學雷鋒的群體就會越來越龐大,踐行雷鋒精神就會逐步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去年年底,我們推出了幫困育人的動態捐贈平臺“綠色愛心屋”,每一位捐助錢物的老師、同學都能在網絡平臺上實時查詢自己的捐贈記錄,并看到受捐者的感謝和心聲,讓每一次捐贈行為都能得到感動,感到溫暖。 (光明日報記者 曹繼軍)
- 上一篇:
-
李小琳委員:給每個公民建立一份道德檔案
已是第一篇
-
李小琳委員:給每個公民建立一份道德檔案
- 下一篇:
-
加強公民道德規范建設引導激勵更多人學雷鋒
已是最后一篇
-
加強公民道德規范建設引導激勵更多人學雷鋒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