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一直熱心公益事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歌唱演員譚晶除了提交關于志愿者立法的建議外,還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大青少年歌曲創作引導力度的建議》。
在當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之下,譚晶希望政府出臺政策,鼓勵詞曲作者能夠創作出更多膾炙人口且適合青少年的歌曲。“應該創作一大批瑯瑯上口、易于傳唱、格調高雅的勵志歌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更加積極向上,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譚晶說。
在寫這份建議的文案之前,譚晶關注過一組數據:某歌曲排行榜統計結果顯示,2011年20期前10名、共200首歌曲中,愛情歌曲占93%,公益歌曲、勵志歌曲占7%,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歌曲一首都沒有。這些上榜的愛情歌曲中,體現積極健康愛情觀的不到20%,大部分是無病呻吟、蒼白空洞的作品。譚晶認為,當下愛情歌曲中過度成人化和情緒化的詞曲內容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她呼吁國家鼓勵詞曲作者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主題健康、勵志的歌曲。“我們創作的每一首歌詞、譜寫的每一段旋律、演唱的每一首歌曲,都要力求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恢宏樂章中的生動音符,成為與時代發展進步同頻共振的嘹亮號角。”
譚晶建議,設立青少年歌曲創作基金,建設由業務主管部門掌控的創作基地,設立國家級的歌曲創作和音樂評論大獎等。通過這些舉措,力爭尋找到一批像《讓我們蕩起雙槳》這樣能夠影響幾代人的新時代經典童謠。同時,從眾多參賽作品中挑選出一批勵志、陽光、積極向上的歌曲獻給中國農村的廣大留守兒童、進城務工青年等青少年群體,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用歌聲鼓勵他們自強不息、健康成長、奮發有為。
結合自己的實踐,譚晶在建議中還提出要通過組織以青少年音樂創作為主題的重大創作活動、重要聲樂比賽及重大音樂節慶等,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及音樂創作環境;建立健全以國有文藝表演團體為主體、以國有演出場所為基地的公益性演出長效機制;定期組織青少年歌曲創作大賽,設立創作基金,從創作、制作、表演、推廣等環節打造和推出一大批能創作青少年歌曲的人才。(記者 胡 芳)
- 上一篇:
-
華人華僑代表熱議 中華文化傳承需要恰當高效媒介
已是第一篇
-
華人華僑代表熱議 中華文化傳承需要恰當高效媒介
- 下一篇:
-
代表委員:推動文化產業在“倍增”中轉型發展
已是最后一篇
-
代表委員:推動文化產業在“倍增”中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