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性破壞”、“保護性破壞”、“拆除式維修”……近年來這樣的文化自殘事件在中國屢有發生。
11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16位委員作大會發言。陳福今代表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發言時“劍指”上述文化怪現象。“這反映出在如何處理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如何科學保護文化遺產方面,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以及認識上的誤區。”
陳福今建議國家成立統一高效、職能明確、分工到位、協調有序的文化遺產保護協調機制,統籌管理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工作。
陳福今特別指出,要合理利用文化遺產,防止過度開發文化遺產。尊重歷史事實,少些“演義”,少些“戲說”,爭取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要保真打假,加大執法力度,反對制造假古董,在鑒賞、評選、收藏活動中不給贗品以立足之地。
近一個時期,中國建立各類文化公益組織,興辦文化非營利機構,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但實踐中,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仍面臨登記管理體制不暢、相關法律政策不配套等諸多障礙。
楊瀾在代表她和萬捷委員聯合發言時說,要建設開放、充滿活力的文化,就需要建立開放、充滿活力的文化體制。建議改革現行登記管理體制;加快公益立法,明確文化公益組織的非營利性質,加強對文化非營利機構的設立、運營、問責、退出機制等方面的監管,規范其信息公開辦法,以社會監督保證其服務公眾的基本屬性,懲治違法營利行為。
“必須看到,中國金融支持文化產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閆冰竹委員在發言時指出,具體表現在:文化企業普遍規模較小,不成熟、不規范,還沒有整合形成較強的產業競爭力,很難得到資金支持;商業銀行僅靠貸款利息,無法覆蓋文化企業可能產生的高風險等。
閆冰竹提出以政府為平臺、構建信息共享機制等四點建議,為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支招”。(邢利宇)
- 上一篇:
-
大膽實踐 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已是第一篇
-
大膽實踐 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 下一篇:
-
農民工融入城市需跨"6大門檻" 精神需求是一"檻"
已是最后一篇
-
農民工融入城市需跨"6大門檻" 精神需求是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