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議政錄)文化“走出去”更要“走進去”
“‘走出去’容易,每年有那么多出國演出。但是‘走進去’不易。10年前我到美國大學訪問,找不到一本像樣的講中國京劇的書,現在依然找不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萍4日說。
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如何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走出去”的“戰術”成為一個重大課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曉蘭表示,我國的文化產品在國外“落地”的不多,“落地”之后讀者也不普遍,特別是在華人圈以外的影響力更加有限。
為什么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這些國外文化產品可以“長驅直入”占領中國市場?我國的影視產品很難進入海外的播出平臺,走不進主流?
“美國電影的成功并非僅僅在于依靠技法和故事來促使受眾潛移默化地接受美國的主流價值觀,還在于通過在電影中積極吸納和展現各國文化的精髓元素來擴大其產品的受眾范圍。”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王林旭說。比如,好萊塢動畫片《花木蘭》和《功夫熊貓》中,美國藝術家充分展現了其對中國元素的鉆研深度。
“謙虛和學習的態度對推廣中國文化至關重要。對外文化交流要秉承兩個宗旨。一是不以大文化和優秀文化自居。二是盡可能地學習和吸納國外的文化精髓。”王林旭委員說。
徐曉蘭委員建議,要鼓勵不斷探索開拓對外傳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及時搶占文化發展的新陣地,如手機、網絡電視、數字出版等,爭取實現“彎道趕超”,加速提升國際影響力。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需要培育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事件、品牌和人物。還要針對境外特定地理區域、特定目標受眾和特定文化范疇來開展‘事件營銷’。”王林旭委員表示。(記者余曉潔、鄒偉)
- 上一篇:
-
[兩會關鍵詞·文化專刊] 第1期:文化“走出去”
已是第一篇
-
[兩會關鍵詞·文化專刊] 第1期:文化“走出去”
- 下一篇:
-
胡錦濤:滿足人民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
已是最后一篇
-
胡錦濤:滿足人民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