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分組討論摘編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促分配公平增職工收入
馬蘭翠(總工會)
近年來,收入分配不公問題突出,主要體現在勞動報酬偏低且增長緩慢,勞動報酬差距不斷擴大,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等方面。
為此建議: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力度,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切實提高職工勞動報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強化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規范勞動用工和分配秩序。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國有企業薪酬制度制定及水平應當納入人大監督體系之中,建立壟斷行業收入公開機制,接受社會監督。進一步發揮財稅調節作用,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調節過高收入,通過再分配調節機制,縮小社會成員間的收入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繁榮文化離不開人才和精品
王次炤(文藝)
促進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繁榮,應該做好人才培養、精品創作和全民美育三方面的工作。
人才培養方面,建議明確劃分藝術人才培養和藝術教育人才培養的界限;合理控制藝術教育的規模,重點抓好藝術院校的教學質量;各級財政部門增加對藝術教育的投入。
培育精品和國際交流方面,文藝院團一定要精心選題、精心制作,重視展演質量;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審批文化交流項目時,把握好標準。
審美教育方面,建議充分重視國民教育中的審美引導;倡導文化消費,設定合理的低價票;學校美育面向每一個學生。
繼續推進公共外交
周文重(對外友好)
開展公共外交、擴大國際話語權是一項需要長期推動的系統工程,建議將公共外交作為全國政協2012年對外交往的中心工作之一繼續推進:一是利用高層互訪,深化我國與有關國家的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和傳統友誼;二是發揮各專門委員會的作用,同各國相關機構、相關國際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三是繼續用好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和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兩個獨特平臺,積極宣傳我國經濟發展、和諧社會建設成就;四是發揮各界別政協委員的優勢和影響,積極開展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的民間外交,夯實有關國家對華友好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五是繼續做好公共外交的理論研究。
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權益
張海迪(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
根據最新統計,我國殘疾人總數已超過8500萬,其中有2518萬重度殘疾人。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要靠國家的重視和關心,要靠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更要靠法律制度的保障。
對于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就業是改變生活的重要途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國家和事業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具體規定,保障殘疾人的平等就業權,使他們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的生活。
對于重度殘疾人來說,由于家庭無力照顧,又缺乏外界支持,生活質量很差。建議國家能夠盡快研究制定目標清晰、規定具體、標準可行、操作性強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減輕重度殘疾人家庭的沉重負擔,使他們更加幸福地生活。
完善管理促科技創新
劉淑瑩(九三學社)
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科技在經濟中顯示度不大,與科技管理有著密切的關系。行政化的科研管理采用類似經濟管理的政績考核辦法,助長了學術不端行為,同時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為此建議:逐步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分立的科技管理體制,參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運行體制機制,針對重大工程技術、重大專項、共性技術研究等組建若干直屬國務院領導的基金委員會。
大幅提升科技項目管理透明度,盡快建立涵蓋所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一站式科技項目統一申報平臺和科技項目管理平臺,以及全國范圍內互聯互通的科技檔案和資料信息系統。發揮一線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良好科研環境。
發揮華人華僑獨特作用
林明江(僑聯)
廣大的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是我國對外交往的重要使者,可以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有更大作為。
建議充分發揮華人華僑的獨特作用,更加重視中外民間文化交流,把政府間的交流與民間的交流密切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和調動海外僑胞及其社團、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方面的作用和積極性,并給予政策層面的鼓勵和支持。
切實保護華僑華人歷史文化遺產,進一步進行華僑歷史文化遺產普查,確認其保護價值,及時列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同時,努力增強華文媒體的國際話語權,及時制定與完善華文媒體、文化產品及服務“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主流媒體打入國際市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代表委員暢談學習雷鋒:常態化 時代感 群眾性
已是最后一篇
-
代表委員暢談學習雷鋒:常態化 時代感 群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