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
林崇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長期致力于思維的研究,在國內率先提出重視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問題。著有《多元智力與思維結構》發表于世界權威期刊《理論心理學》。
記者:兩會來了,3月5日到了。您認為,學習雷鋒和德育教育如何更有效地結合?學雷鋒活動怎樣常態化?
林崇德:國家新一代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如何培養?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大課題,又是一個十分具體的題目。我對兩會的第一個希望是:以德育為先,加強針對性,實效性。希望德育改革能夠深入進行,能夠從生活實踐入手,變大道理為小道理,學雷鋒是最好的內容,也是最好的一種形式。我們這一代人的道德面貌與學雷鋒密切相關,1963年,毛主席倡導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雷鋒的精神成為這一代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每一個國家、時代都有自己的道德準則。道德教育,就得培養一個人的道德信念、道德習慣。所謂風氣,就是一個社會的道德習慣。良好的道德習慣是一個人、一個社會良好面貌的根本標志。我們要形成學雷鋒“人人可為,處處可為,時時可為”的濃厚氛圍。
記者:在學校教育中,德育如何真正內化為學生的行為?
林崇德:道德教育,要從年齡特征出發,因為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希望,在大學、中學、小學德育中,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讓孩子從小做起,從身邊的人和事學起,如果這樣做,學校德育工作也就有了針對性、實效性。
記者:素質教育要以創新精神為核心,如何體現在教學中?
林崇德:這就是我對兩會的第二個希望:以能力為重,倡導思維教學。我覺得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現在,還有一些人沒有搞清楚素質教育的實質。一提素質教育,就以為是琴棋書畫等,這并不準確。我認為,素質教育要以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德育為靈魂,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全面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
我曾在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設實驗點。在我看來,智力、能力的核心是思維,以能力為重,實際上就是要培養思維能力。思維特點很多,最主要的特點是概括,讓學生學會概括知識、融化知識,真正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希望我們的教學中多一點思維品質訓練,少一點死記硬背。
記者:這是否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創新型人才呢?
林崇德:對,這正是我們關注的創新人才培養問題,也是我對兩會的第三個希望。
什么是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創造性環境。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是內因,創造性環境是外因,必須創設民主、和諧的創造性環境。創新教育要從基礎教育入手,關鍵期還是在中小學階段。這方面訓練好了,創新性人才就出來了。
(記者 靳曉燕)
- 上一篇:
-
人民日報社論:反映人民意愿 推動國家進步
已是第一篇
-
人民日報社論:反映人民意愿 推動國家進步
- 下一篇:
-
春天的盛會——熱烈祝賀2012年兩會開幕
已是最后一篇
-
春天的盛會——熱烈祝賀2012年兩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