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王立彬)新世紀第一個龍年,全國兩會進入尾聲。這是本屆任期最后一次全國兩會。四年來,中國超越德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舉世矚目的成就,離不開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全國人民的奮力拼搏,也離不開代表委員們發揮的重要作用。
四年來,代表委員忠實履行職責,為人民和國家利益鼓與呼,成為每年三月的報春聲,通過新聞媒體、互聯網和移動通信,一個又一個名字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很多代表10分鐘發言,8分鐘用來作報告、對自己歌功頌德”——我們記住了鐘南山代表;“教育部要向全體考生道歉”——我們記住了葛劍雄委員;“陽光財政,‘一萬年太久’,必須‘只爭朝夕’。我盼得頭發白了”——我們記住了蔣洪委員;“10年或20年,我有足夠耐心”——我們記住了年年為官員財產申報呼吁的韓德云代表……
我們不會忘記,正是因為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等的堅持,我們才不用再繳納“銀行跨行查詢費”;我們不會忘記,正是由于戎嘉余等對嚴懲“馬路殺手”的呼吁,刑法修正案首次將飆車、醉駕列入犯罪行為;我們不會忘記,正是由于胡彪等的提議,全國各省份均建立了低保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從西部山村孩子們的一日三餐,到空巢銀發者的老有所依;從職業病人的艱難時日,到農民工子女的啟蒙教育。城鄉社會,祖國山水,一草一木總關情,正是因為說出人民的心里話,他們在媒體前和媒體后的音容笑貌都留在他們無比熱愛的人民群眾心中。
這樣的名字,有很多,很多。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關于強本固基維護實體經濟堅實基礎的提案》成為最早提出的提案。2008年,建議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稅收政策;2009年,解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就業難”問題;2010年,以調整經濟結構為契機疾呼“低碳經濟”;2011年,在“十二五”規劃實施之際,呼吁加快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發展……這些提案反映社會最關心、最迫切問題,從中可以讀出為民代言者的拳拳心聲。
四個春秋驀然回首,上班族和工薪階層最難忘的,也許當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將個稅起征點由一審時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并將第一級稅率由5%調整為3%。
法為行政之本,得失系于民心。十一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任內,產業工人、銀行職員、大學老師、政府公務員與最高立法機關組成人員面對面或通過互聯網等媒體交流,民意成為社會主義立法的重要考量。從立法數量到立法質量,從有法可依到良法可依,初步展現法治國家的生機與活力。
受人之托,忠民之事。代表委員是人民代言人,背負的是13億人民的囑托,面對的是媒體公眾的監督。為民族復興大業、為人民利益鼓與呼義不容辭;為自己所處階層發聲,也應當被尊重。正如鐘南山代表所說:“張茵委員說了幾句話,就成為眾矢之的。難道她就沒有積極的方面嗎?她也是代表一個階層來反映問題。”是的。我們可以不同意你們的意見,但堅決尊重你們發聲的權利,只要這是真話、實話、良心話。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將由此發揚光大。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本屆任期最后一次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即將陸續離去。人總是要離去的。就在十一屆全國政協任期內,偉大的愛國主義者阿沛·阿旺晉美走過一個世紀光陰,離我們而去了;魯迅先生的獨子,低調善良的周海嬰先生也揮手而去了。但他們永遠留在了我們溫暖的記憶里。
代表委員從人民中來,最終只能回到人民中去。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無窮偉力,只存在于億萬民眾之中。江山永固,人民長存。在共和國年表上刻下自己名姓的那些人,因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而言,所以一定是不朽的。
- 上一篇:
-
文化產業成支柱(微觀點)
已是第一篇
-
文化產業成支柱(微觀點)
- 下一篇:
-
走基層·蹲點:蹲點晉劇團 排戲很熱鬧
已是最后一篇
-
走基層·蹲點:蹲點晉劇團 排戲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