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代表、遼寧鳳城大梨樹村黨委書記毛豐美心情抑制不住地激動,這位曾經拿著苞米棒子上兩會、激辯糧價太低,因而被稱為“苞米代表”的農民代言人,腳步踏在人民大會堂前的臺階上,從容、堅定。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一個干。”這個把“干”字鑄成碑、立在山頂上的農民代表告訴記者,剛剛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凝聚了全國人民的共識,繪就了新的藍圖,“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把兩會精神落實在大地上,讓世界都聽到中國不斷前進的腳步聲。”
科學發展的信念
越來越堅定
過去的一年,世界經濟波詭云譎,危機四伏,中國經濟凱歌高奏。連續的兩位數增長讓世界刮目,也讓國人心情激蕩。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總理報告中的這段話讓聽慣了“保八”的國人先是一愣,繼而折服。
“欲奮者足跼,欲飛者翼伏。”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蔣明麟表示,主動地、有意識地放慢腳步,是為了走得更好、走得更遠、走得更實。
“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到9.2%,仍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是世界增長率的3倍,是世界經濟增長真正的‘火車頭’。”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說。
然而,經濟增速就像火車一樣,跑得太快,不僅損耗巨增,代價太大,而且風險加大。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江蘇代表團審議時說,解決當前我們面臨的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我們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
這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理性,是中國向世界貢獻的一個充滿東方智慧的發展新理念。
“穩”,是為了更安全地“進”;“進”是為了“好中求快”;而一個“求”字,則表明了我們在保持平穩發展的情況下,始終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姿態。
改善民生的目標越來越清晰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然而,一年前,中國老百姓沒有幾個人知道PM2.5是何物。
真正引起人們對PM2.5關注的,是去年下半年北京等地連續出現的灰霾天氣,它讓PM2.5迅速成為社會熱詞。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應。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PM2.5)等項目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人民政府對人民群眾呼聲的重視之程度、回應之速度以及落實之力度,同樣令人驚嘆。
兩會召開前夕,有媒體總結出樓市、物價、校車、食品安全等八大民生熱點,以“求解”兩會。代表委員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現,這些“民生熱點”事事都有著落,件件都有回應。
尤其讓人感動的是,溫總理在報告中對工作存在的不足不回避。他坦誠地告訴大家,“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節能減排、物價調控目標沒有完成;征地拆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問題還很突出,群眾反映強烈。”并直面民生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地部署今年的工作。
要鞏固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果,降低食品價格中間成本,財政性教育支出要占到GDP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要控制在4%左右,保障房新開工700萬套以上,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
數據增減升降,無不體現出黨和政府濃濃的愛民情懷;一道道“硬杠杠”、“硬指標”,無不彰顯著黨和政府對人民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深化改革的動力越來越強勁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正確抉擇。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繼續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等各項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趙鳳琦仔細統計過,“改革”一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近70次,“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一章的篇幅長達兩頁半。趙鳳琦說,用這么長的篇幅專門講改革問題,包括財稅金融體制、價格機制、收入分配等多項體制改革,這在過去的4年來還是第一次。
改革已過而立之年,為什么又成了今年兩會上熱得發燙的詞匯?改革開放歷經30余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積累了許多體制性、機制性的矛盾,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克服和解決。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朱小丹直言不諱:當前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格局,而政府自身改革的最大阻力也來自于政府自身。
兩會前,新華社發長文呼吁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改革;人民日報推出“深化改革”系列文章,疾呼“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進一步深化改革已成上下共識。“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項改革,既包含著政府義無反顧進行改革的態度,也表明了破解發展難題必然會遇到艱難險阻。
開弓沒有回頭箭。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說:“改革,不僅解決今年中國經濟的問題,更會激活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潛力和活力。”
“胸中有宏略,腳步自從容”。兩會圓滿落幕,自信的中國,踏上了科學發展的新航程。(本報記者 畢玉才)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前行
已是最后一篇
-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力前行